秦志福被架空了,這南澳島上的三方兵馬基本就是各自為政,平日裡誰也不搭理誰,而且還矛盾重重。
尤其是為了爭奪本來就不多的糧餉甚至都火拼了一次,死傷上百人。
秦志福也是想過要強行整合兵權的,但是想要整合兵權談何容易,他手裡沒兵沒錢的,在他嘗試整合兵權的時候,下頭的將領們找各種藉口鬧譁變,鬧了三四次小規模的譁變後,秦志福也是心灰意冷了。
什麼建功立業都滾一邊去,本官要離開這個鬼地方,到其他地方繼續撈錢去,這鬼地方誰愛待誰待!
所以最近的秦志福,一門心思的在上下活動找關係,想著能夠調離南澳島呢!
現在的南澳島上,三方人馬不合,名義上的總兵秦志福一門心思想要找門路調走,這樣的情況下,南澳島還能夠守住就不錯了,談何反擊啊!
甚至就連明軍水師那邊,現在都是懶得搭理珠江口那邊了!
可惜的是,大唐王師雖然也是察覺到了南澳島上的一些不同尋常的情況,但是也是沒有想到他們自己內部會鬧的這麼嚴重。
這不能怪大唐王師的將領們忽略了,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想象力!
因為以己度人,大唐王師的將領們雖然也是覺得對面的偽明賊軍的戰鬥力一般,但是卻從來都沒有把偽明賊軍
當傻子。
而且大唐王師裡,雖然海陸軍矛盾重重,但是這種矛盾主要是來自於軍費的爭奪,但是在大唐王師裡,服從命令是最基本的素質,海陸軍之間搞的這麼僵了,但是該配合作戰還是配合作戰,瓊州海峽戰役的時候,為了掩護陸軍登陸,海軍可是犧牲了大半個第二艦隊。
陸軍在作戰的時候,也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何?
這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大唐王師的體質問題,兵不為將由,而是直接歸屬帝國,效忠於皇帝,將士們並不是單獨的效忠於某個將領。
前線的大將們,哪怕是戰功顯赫的郝柏年,也沒有權力插手兵員以及軍械的補充權力,也沒有權力插手軍餉發放、物資採購、補充的權力,他只有指揮第一軍作戰和訓練的權力,僅此而已。
在大唐陸軍裡,招募兵員的權力歸屬於陸軍部、陸軍部卻又不是嫡屬於樞密院,而是嫡屬於內閣,是一個文職機構。
而軍餉發放以及軍械補充,雖然歸屬於陸軍自身,但是卻也不歸屬具體某支部隊,軍餉發放歸屬於薪餉部、軍械補充歸屬於軍械部、而運輸補給的權力歸屬於後勤部。
將士們的薪餉,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伙食費、被服費用,這些會直接扣下不給予發放,相關物資統一發放。
一部分則是直接發放到將士手中的薪資,而這些薪資都是由薪餉部直接派人進駐各部隊,然後當場按照人頭髮放。
也就是說,各級部隊的主官,哪怕是郝柏年都是沒有權力插手將士們的薪資的,因為他自己的薪資,都是要從薪餉部裡拿。
包括將士們的晉升、任職也都是由樞密院的銓敘部直轄,當然了,各級部隊的主官有著舉薦的權力,但是通不透過那是銓敘部的事,換句話說,哪怕是郝柏年,他也沒有權力把一個少尉晉升為中尉。
上述諸多的分權制度,也是李軒為了掌控軍權而搞出來的!
明確劃分各機構的權力,彼此不能插手!
前線將領只需要做好訓練以及作戰就行了,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根本就不用操心,也沒有這個權力操心。
要不然的話,李軒養著一個規模龐大的樞密院做什麼,吃乾飯啊!
如此也就造成了大唐陸軍裡的特殊氛圍:兵不為將有!
哪怕是郝柏年長期擔任第一步兵師的師長,現在又擔任第一軍的軍長,這第一步兵師依舊在他麾下作戰,但實際上他對第一步兵師的影響力也是有限的,想要帶著第一步兵師造反的話是相當困難的事。
但是大唐王師是這樣,不代表明軍也是這樣啊!
所以大唐王師的將領們預料不到南澳島發生瞭如此變化,也是情理之中,因為你以為他們不傻,實際上他們也不傻,但就是會幹出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