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奪回了濠鏡後,大唐海軍發現這裡距離西江入海口近,港口也算是比較良好,而且還能扼守珠江入海口,更能和數十公里外香港基地形成配合,所以海軍在此地也是設立了一個小規模的海軍基地,長期駐防了一支分艦隊,也就是第二分艦隊。
梧州號即將下水,這可是一件大事,不管是對於海軍來說還是對於整個大唐王朝來說!
因為梧州號的順利下水,代表著大唐王朝將會擁有第一艘專業的戰艦,而且未來還會源源不斷有更多的戰艦!
大唐海軍的崛起,其啟點就是在梧州號身上!
如此意義重大的事,李軒自然是需要親自走一趟的!
當初連九斤火炮的量產他都去親自看了,這比九斤火炮更重要的戰艦下水,他自然是不會錯過。
五月四日,李軒率領君臣一百多人出城,然後前往距離肇慶兵工廠只有一牆之隔的肇慶造船廠,親自觀看梧州號的下水儀式!
一行人抵達肇慶造船廠後,一些第一次來的人立即就是對規模龐大的肇慶造船廠驚歎不已!
肇慶造船廠,和肇慶兵工廠一樣,可以說都是從一片荒地裡建立起來的,佔地數百畝之廣,其中最為重要的設施,就是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船塢了。
目前肇慶造船廠,共擁有可建造四百噸船隻的船隻三座,可建造百噸船隻的船塢更是有六艘之多。
之所以不建造更大的船塢,那是因為受到西江中上游的通航能力限制,不管是以往的明王朝還是現在的大唐王朝,都是沒有對西江進行系統的疏通,在雨水充沛的春夏季節還好,但是在秋冬時節,水位下降後,西江的中上游就是變的比較危險了,水位淺,而且羚羊峽等地還有不少的礁石,大噸位、吃水深的船隻通航比較危險。
而大唐王朝的遠洋戰艦,可都是專門為了遠海作戰而打造的,吃水非常深,噸位越大,吃水也越深。
所以經過綜合考慮後,工部那邊乾脆是在廉州港以及廣州那邊重新修建了兩座船廠,專門用來建造大噸位的海軍船隻。
而肇慶造船廠,建造的船隻目前主要還是三百多噸的三等護衛艦以及更小的內河戰艦,又或者是吃水更淺的傳統中式船隻,比如沙船、廣船之類的。
也就是說,雖然肇慶造船廠是位於肇慶,受到的關注比較大,但實際上大唐海軍的主要造船基地,並不是在肇慶,而是在廣州,哪怕是廉州那邊也是要比肇慶發展的更好一些。
沒辦法,誰讓這兩個地方是通商港口,本來就擁有比較優良的港口以及龐大的需求。
工部修建的廣州造船廠,規模比肇慶造船廠還要大呢,五百噸的船塢就有三座,而且還正在打算修建能夠建造一千噸船隻的幹船塢。
相對於那些第一次來的人所發出的驚歎,李軒等來過此地的人卻是表現的非常平靜!
而工部的人更是對此已經習以為常,大唐王朝工部下屬的眾多工廠,基本上清一色都是大型工廠,幾家兵工廠、造船廠以及紡織廠、鋼鐵廠,全都是規模非常龐大的工廠。
一路上,李軒並沒有著急著立即去看即將下水的梧州號,而是先是參觀了肇慶造船廠的一些廠房以及裝置,作為一家造船廠,裡頭最多的就是各種木材以及用來加工木材的機械工具了。
雖然看上去原始而簡單,但是李軒卻是知道,這裡頭的技術含量,其實並不會比肇慶兵工廠差多少!
簡單觀看了廠區後,李軒才是帶著文武百官來到船塢,這些船塢不分大小,都是有著還沒有完工的船體!
裡頭最大的一個船塢裡,則是聳立著一艘體型龐大的船隻!
這艘船隻和西江流域乃至中國近海所常見的福船、廣船、沙船都是非常的不一樣,首先這艘船隻的體型極為的修長,不像那些傳統中式船隻一樣,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方塊的磚頭,反而是和西洋船有些類似,但也僅僅是類似而已。
因為眼前的這艘船隻,和當代沿海比較常見的西洋船裡的蓋倫船同樣有著極大的差別!
其中最為明顯的差別還是,它的身形更為的修長,有著足足三根的桅杆!
而這種體型的差別,也正是大唐海軍的戰艦設計和其他國家,甭管是明王朝還是歐洲人的設計理念的不同,大唐海軍的戰艦,唯一使命就是在海上作戰,並且是根據不同的作戰需求,進行了不同側重點的設計。
大唐海軍的口號是:把所有的載重量都用在作戰上!
而對於這個時代的海軍船隻,普遍還要兼任裝貨的責任,大唐海軍對此嗤之以鼻。
打仗就打仗,裝什麼貨啊!
要裝貨,自然會有後頭的商船乃至武裝商船負責,海軍的戰艦,那就是用來打仗的!
這樣的理念差距,就是直接體現到了船隻的設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