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年和曾子文以及陳科橋這三個少將們商討過後,恩,沒錯,曾子文也是在梧州戰役之前被晉升為陸軍少將,成為大唐陸軍裡的第五個陸軍少將。
之所以晉升他,一方面是他率領下的作戰司從零開始建設,直到如今已經足以承擔全軍的指揮重任,策劃了多場重要的戰役並獲勝之。
打仗打贏了,雖然說主要的功勞都被前線的將領們都拿走了,但是作戰司以及其他後方的機構的功勞也是不容抹殺的。
除了這些功勞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今野戰部隊裡已經是出現了四個步兵旅的旅長,陸軍少將了,而樞密院作戰司,作為全軍的指揮中樞,哪怕是李軒的命令,也是透過作戰司間接傳遞的,所以作戰司的負責人也不可能一直都是個上校。
讓一個上校指揮一群少將以及更多的上校,這聽上去都有些滑稽,而且李軒也是擔心曾子文的軍銜過低壓不住陣。
因此,李軒才會在梧州戰役之前,以領導作戰司有功的名義授予了曾子文陸軍少將銜。
讓他曾子文如願以償的成為了一名貨真價實的將軍!
這三個目前梧州方向僅有的陸軍少將進行私底下的商議,而他們的討論結果其實也就直接決定了後續第一軍的作戰計劃。
這一天,連續召開了兩次的御前作戰會議,一大群人啥都沒幹,除了中午吃飯休息的時候只顧著吵架的二十多名參加會議的中高階將領,終於是達成了一致意見。
不對,也不能說是一致意見,其實很多人依舊是不同意最終計劃的,但是奈何這個計劃是作戰司的最終意見,而且軍中首屈一指愛的大佬郝柏年也是表示了支援,陳科橋雖然不太滿意,但是也只是說這個計劃要再略微調整一二,但是大方針他還是同意的。
其他的一群校官們雖然有人依舊強烈反對,但是反對也是沒有什麼用,作戰司依舊是按照三個陸軍大佬所商定下來的主體構思向李軒呈遞了下一輪的作戰方案。
當天晚上,吃過晚飯後的眾人再一次坐在李軒的中軍帳篷裡,召開了今天的第三次御前戰略會議!
不過今天晚上的這一次御前戰略會議,眾人卻是沒有進行太多的爭論,因為一開始曾子文就是代表作戰司,向李軒呈遞並開始講解作戰司所指定的總體方案了。
只聽曾子文站在一旁的大幅地圖上,用手中的指揮榜在地圖上指指點點,這是在說明目前敵我雙方的軍事部署情況。
長方桌的二十多名陸軍校官以上中高階將領們全都是端坐的筆直,身上的軍服熨的一絲不苟,穿著冬裝軍服的他們雙手手指併攏自然放在大腿之上,在場二十多人,沒有一個人彎腰駝背,全都是抬頭挺胸的坐的筆直。
坐姿乃至站姿,也是大唐王師日常訓練的一部分,也是嚴苛軍法裡的一部分,而在場的軍官其實很多都是早年近衛軍出身,哪怕部分不是,也是參軍時間很早的了,一天到頭連續好幾年都這樣,已經是讓這種嚴苛軍法之下的標準坐姿成為了他們的本能反應。
坐在距離長方桌有兩米多的龍椅上的李軒看著眼前的這一群人,其實還是很帶感的,這些人的模樣以及軍服,其實已經和後世的近代軍官極為類似了,很多時候,他在展開這種御前戰略會議的時候,甚至會產生自己是蔣光頭,下頭都是一群黃埔生的錯覺。
這些軍官們坐在長方桌兩端,並且按照軍銜高地依次排序,不過雖然他們一動不動,但是卻都是扭著頭看向長方桌後方的曾子文以及他身後的大幅地圖。
雖然敵我雙方的軍隊部署他們大多都已經是知道,但是曾子文透過圖示講解卻是更為清晰,而且作戰司作為全軍的指揮中樞,對部隊的瞭解以及掌控也是最全面的。
所以只是大概的講解一番,眾人還是對目前大唐王師的兵力部署有了一個比較直觀的影響。
從北往南,從西往東的話,貴州西部目前只有一個暫編第三團肩負作戰任務,不過該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實際上都已經被攻佔或者是主動投誠,所以該地區並沒有多少實際的作戰任務。
由原第二步兵旅之第四步兵團下屬的第一預備營為核心,編入了一個原第一守備旅的一個守備營,兩個新編的守備營所組成暫編第三團,其作戰任務還是比較輕鬆的,足以控制貴州西部地區了。
而在貴州中部地區,則是第二步兵旅的第四步兵團的主力部隊以及第一守備旅的大部分部隊,原本該部分部隊是為了攻克貴陽而來的,但是現在興泉府危機,李軒已經是派遣了五百里加急的軍報快馬讓他們暫時放棄貴陽,嗯,如果軍報使者抵達前還沒有攻克貴陽的話。
主力東返興泉府,以回援第三步兵團等部隊。
貴州東部地區,也就是興泉府和黎平府等地,則是第三步兵團為核心,第二守備旅協同作戰,同時還有部分炮兵、輜重等部隊,總兵力大約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