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雖然說從禮制方面,尤其是稱帝建制這一塊上和傳統的封建王朝極為的類似,但是在外人眼中,大唐王朝和傳統的王朝還是有著極大的不同的。
別的不說,光光是大唐王朝內閣足足有十幾個部,這種事就是從古至今都沒有的。
除了傳統的六部外,大唐王朝還設有專司財政、工商事務的稅部,專司農業、畜牧、林業的農部,專司法律制定、官司裁決、監獄管理、法律援助的法部,專司治安巡警部。
而且最近李軒已經是籌備著把商業事務從稅部裡獨立出來成立商部。
這些中央內閣機構的不同,已經是足以證明大唐王朝和傳統王朝的不同了。
更加別說大唐王朝的軍事體制了,在軍事體制上,大明王朝徹底施行了軍政分離,不僅僅是文武有別,而且在軍隊內部也是實施嚴格的軍政、軍令、後勤等部門的分離。
其中最為明顯的標誌就是部隊不能自行招募士兵,士兵的軍餉不再是和古代的軍隊一樣直接發放給上級軍官,再有軍官來發放給士兵,而是由樞密院下屬的專門的薪餉司專門派遣人員向士兵發放薪餉,杜絕軍官們插手士兵們的薪餉,避免出現吃空餉這種事。
這些事無一不是透露出大唐王朝和傳統王朝的不同!
不過這並不影響大唐王朝依舊是一個傳統封建王朝的事實,其中央集權,或者說是皇帝集權更甚於以往的傳統封建網查,李軒把前朝的翰林院改組成為了秘書機構,透過翰林院直接掌控了大小軍政事務。
而且大唐王朝可沒有設立什麼六科給事中之類的職務,各部裡可沒權利直接駁回皇帝聖旨的權力。
同時大唐王朝裡也沒有正式的聖旨、中旨之分,只要是李軒的決定那就是聖旨,至於內閣的決定,則是普通的公文。
掌控了軍政事務,而且沒有絲毫牽制的李軒,其權利可謂是大的驚人的!
換句話說,大唐王朝的中央集權,皇帝集權基本上已經是達到了封建王朝的巔峰,比後世的清朝中期也是絲毫不弱。
而這種皇帝高度集權的模式,也就是讓李軒想要做什麼就是做什麼,雖然大多時候他都是會讓臣子們打掩護,不會輕易下場,但是當他真的要做什麼的時候,幾乎滿朝文武其實都是阻擋不了他的。
強攻梧州是如此,武裝柳州獨立團也是如此!
柳州獨立團經過這麼一番改動後,人數沒變,編制也沒變,但是軍官們卻是換成了武學堂以及御學堂出身的軍官們,裝備也是大大提升了,別的不說,光光是裡頭的幾百副盔甲就是不可小窺的。
柳州獨立團,此外還有臨時拉出來的兩個突擊營,大唐王朝為了梧州攻堅戰,一共準備了總兵力達到兩千五百人的突擊部隊,這兩千五百人裡,身披重甲之士就是達到了六百人,清一色的重甲刀盾兵、重甲長矛兵,甚至是弓箭手和擲彈兵都是穿上了披甲。
目前這兩千五百人正在進行密集的針對性訓練!
於此同時,大唐陸軍第一工兵營也是展開了密集的施工,為了躲避明軍的破壞,他們是從多個方向同時向前挖掘地道。
而後勤部門也是加緊從後方調運火藥!
二月初四,距離確定發起強攻已經是過去了七天了,而這七天時間裡,大唐王師和明軍是展開了鬥智鬥勇了,為了給後續的強攻提供有力條件,大唐王師以守備軍為主,展開了先後多次的試探性進攻,雖然承受了一定的傷亡,但是也是讓明軍暴露出來了他們的火炮,而後方的兩個炮兵營的重炮則是第一時間進行針對性的打擊。
為了取得戰果,炮兵營的火炮往往是多門火炮集中轟擊明軍的一個炮位。
此外,戰壕的挖掘過程中,明軍也是進行了還擊,但是戰壕裡的大唐王師將士自然是不會光捱打不反擊,而是會用火槍,弓箭同樣進行反擊。
不過這種雙方都有掩體的戰鬥,所造成的傷亡都不會大。
但是這些試探性的進攻和反擊卻是比較頻繁,大唐王朝自身固然是死傷了不少人,但是城頭上的明軍也是不太好受。
因為中遠端火力遠遠不如大唐王朝,每當明軍試圖從城頭上冒出身子來用弓箭、碗口炮反擊的時候,總是會遭到或多或少的傷亡,這種每次死傷雖然不多,但是持續不斷的傷亡讓明軍那邊也是感到很傷。
如果這麼持續打下去的話,恐怕會進一步造成城內守軍士氣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