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覺得有必要提點柳八苟,別在四書五經這條歪路上越走越遠,最後一頭撞進死衚衕裡。
四書五經有用嗎?肯定是有的,比如引經據典用來歌頌李軒這個千古聖君就挺好用的,偶爾掉掉書腦袋也不失為一個裝傻賣瘋的好計策。
但是對於大唐王朝來說,它所需要的並不是能夠掉書腦袋的讀書人,而是一群官員而已。
而官員和文人是兩碼事!
當官可不對詩書文章有什麼太大的要求,哪怕是把要求拔高一個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但認得幾百個常用字也足矣!
玩弄陰謀詭計,害國害民是不需要多高深的文采的,只要心夠黑,文盲也能當官,而且還往往能混的不錯,一不小心混進太液池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大唐王朝也是如此,它並不需要太多文采華麗的文人,吹捧大唐王朝有多牛逼,李軒有多牛逼,有王文華一人足矣,其他人還是乾點實事來的好。
李軒如今是急需大量能夠懂得基本常識,能夠讀看寫基本公文的官員,而不是需要一群之乎者也的文人。
因此李軒道:“聖人經典蘊含天地至理,要粗通經書,即便是良才美玉,最少也要雕琢十餘年,而山民武夫愚笨,怕是給他們二三十年也是難以成才!”
李軒說這話的時候,用了比較謹慎的詞彙,照顧了柳八苟的臉面,他知道柳八苟這個人向來以讀書人自居,哪怕他天天都穿著道袍,但是依舊以身為一個讀書人而自豪。
平日裡極為注重讀書人的體面,也時刻為自己是個讀書人而感到驕傲,所以如果當著柳八苟的面說四書五經於家國一無是處的話,這無疑是否定他的所有價值觀乃至整個人生。
聰明如李軒,自然是不會這麼幹的,他只是說這四書五經這種聖人經典一般人是學不了的,這無意間又把四書五經的地位拔高了不少,滿足了柳八苟這種讀書人的心裡虛榮感。
如果可以的話,李軒打算在大唐王朝裡把四書五經的地位繼續拔高,一直高到普通人看到這些經書的名字都覺得肅然起敬,一副看天書的模樣。
哇靠,這麼高深的四書五經豈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夠學習的,這得讓那些大文豪們躲在藏書閣裡鑽研啊,咱們這些普通人還是隨便學點白話文和算術、格物之類的就好了。
柳八苟聽罷李軒的話,臉上果然露出了一絲自豪之色,微微點頭道:“此話不錯,當年臣啟蒙足足花了三年,十二歲讀大學,到十四歲時方讀論語,十六歲讀完孟子才開始學五經,通讀經書足足花了十五年。”
但是他的自豪卻是讓李軒有些暗自鄙視!
怪不得這個柳八苟這輩子對科舉怨念這麼深,不是他不想參加科舉,而是這人的經書水平實在有限,十五年才讀完四書五經,這資質也是夠差的。
人家正兒八經的讀書人,一般四五歲就啟蒙,七八歲就開始學四書,十二三歲就學五經,等到十五六歲就開始下場科舉,整個過程大約十年左右。
這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李軒自己了,他老孃為什麼說如果不是那個死鬼和柳八苟玩造反的話,她的寶貝兒子早就能考上秀才了?
因為李軒原身已經完成了科舉時代裡最基本的教育,四書五經都都倒背如流了。
所以白太后這話還真不能說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