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李軒都認為火槍手最終會取代弓箭手,長矛手,刀盾手等幾乎所有冷兵器步兵兵種。
但是他同樣也非常清楚,對於大唐王朝而言,火槍手要取代冷兵器步兵,將會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這裡頭限制的並不是說火槍手的兵力不足,而是因為對於大唐王朝而言,難以大規模的批次生產火槍。
換句話說,李軒現在根本沒有辦法讓自己麾下的部隊全部裝備火槍!
此外還有火槍的一些效能缺陷也將會成文限制火槍全面取代冷兵器步兵的因素。
因為目前近衛軍裝備的火槍還是火繩滑膛槍,並不是李軒一直想要的遂發滑膛槍。。
如今近衛軍的火繩槍儘管在這個時代來說已經不算差,不僅僅比明軍的那些原始手持火銃要強得多,即便是和同時代西方的火槍相比,也差不到那裡去。
但是這依舊遠遠不足以支撐李軒心中的近代軍隊計劃!
在他的記憶裡,近代軍隊的火槍部隊是能夠僅僅用三排佇列就能夠形成足夠密集的火力。
這可是火繩槍所無法代替的巨大戰術優勢!
可惜的是,要想做到從火繩擊發改到遂石擊發,所需要的工藝水平對於大唐王朝而言還是太高了。
因為燧發槍需要用到的彈簧,是需要專門的彈簧鋼來打造的,而彈簧鋼這玩意,對於十六世紀來說,那可是名副其實的高科技。
所以大唐王朝想要獲得燧發槍的難度太大,至少在他搞出來彈簧鋼之前,這燧發槍是搞不出來的。
基於技術以及產量問題,李軒短時間內是不可能讓火槍徹底取代大唐王師裡的冷兵器步兵的。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李軒不會繼續發展火槍部隊了,哪怕是用著火繩槍的火槍部隊,那也是越多越好啊!
如果自己有那麼幾百個火槍手,恐怕今天這一戰,就不用陳屠夫他們衝上去廝殺了,直接幾輪排槍打過去,說不準對方就崩潰了。
可惜他沒有,所以陳屠夫和蔡二虎他們還得繼續披甲衝鋒陷陣!
站在後方,李軒可以很清楚的看見陳屠夫以及蔡二虎兩人如同猛虎下山一樣,帶著身後的數十名刀盾手衝到了明軍陣前,撕開了他們的防線,衝進去貼身廝殺著。
其中又以陳屠夫率領的二十多名重甲刀盾手為中堅。
這二十多名身披盔甲的刀盾手,依仗著身上的盔甲防護能力,殺入明軍的陣列後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周圍的明軍根本就無法抵抗。
尤其是衝在最前面的陳屠夫,根本就是無一合之敵,殺豬刀閃耀著寒芒,讓所有人都望而生畏。
不僅僅是陳屠夫,實際上他所帶著的其他二十多名披甲悍匪也大多遇不上對手!
沒錯,不是說打不打得過敵人,而是他們連對手都沒有!
因為大多時候等陳屠夫帶著人剛衝過去呢,那些縣勇和民夫組成的明軍自己就先轉身跑出好大一段距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