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海軍那邊因為後裝火炮的射速太快,從而主動限制艦炮的射速時,李軒想要不關注都不行。
他有些想不通,為什麼火炮都能搞出來也裝備,為什麼就用不起了?
所以,李軒很難得的親自插手過問了後裝火炮供彈一事,尤其是採用金屬定裝炮彈的一百二十毫米、一百毫米、七十五毫米這三個口徑的陸海軍用炮。
過問炮彈一事,也算是打破了最近李軒幾年的慣例了。
本來嘛,陸海軍的軍備發展李軒也就是早些年的時候才會關注,但是在統一戰爭之後李軒已經是很少親自關注軍械發展這些了,至於直接插手,那就更少了。
因為那個時候已經是進入了槍炮時代,並且全軍已經是列裝了燧發槍了,處於全球領先無敵手的狀態。
加上李軒也知道,新式武器的出現,尤其是大規模列裝,是建立在工業技術達標的前提下的。
工業生產能力無法達到一定的標準,就算是新式武器設計出來,也是造不出來,無法列裝的。
這一點就和當年的燧發槍一樣,大唐老早就有燧發槍的設計了,但是因為那個破彈簧卻是反覆折騰了好幾年啊。
其他新武器也是一樣。
絕大部分新式武器的研發以及裝備,都是建立在工業技術的基礎之上的。
比如如今大唐海軍的萬噸戰列艦,這玩意別看只是一艘船而已,但實際上如今在建的萬丹號戰列艦,想要把他建成,可是需要帝國內眾多機構,無數企業的共同努力,光靠一個造船廠可是搞不出來。
其船體和裝甲所需要的鋼鐵,表面上看是由江南鋼鐵廠、北方鋼鐵廠兩家鋼鐵公司聯合提供的,但是這兩家鋼鐵廠的背後卻是有一大堆的上游以及下游企業的,沒有這些企業的支援,江南鋼鐵廠和北方鋼鐵廠也是無法提供這些鋼鐵產品的。
艦炮也是如此,表面看只是上海槍炮廠的產品,但是上海槍炮廠的生產線裡的裝置,又是需要其他多家機械公司提供,那些機械公司又需要其他諸多上游企業的技術支援。
動力系統就更不用說了,自從可實用化的蒸汽機出現後,蒸汽機乃至以後的各種內燃機等動力系統,都是屬於典型的工業之花,乃是一整個工業體系集大成的產品,缺少了任何一環都是沒有辦法生產出來的。
一艘戰列艦的建造,直接參與的就至少有數十家企業,而間接參與的更是數百家甚至上千家。
這也就導致了,進入工業革命時代後的國防工業發展,是建立在一整個工業體系之上的,而不僅僅是一兩種新式武器的設計圖紙。
如果只是說什麼圖紙之類的,海軍艦政部裡什麼戰艦的設計圖紙沒有啊,區區萬噸戰列艦都是小意思了。
他們已經是有了相當完善的好幾萬噸的戰列艦設計了,甚至十萬噸的超級鉅艦的設計方案也不是沒有。
但是有用嗎?
有屁用!
大唐帝國造船廠裡最大的幹船塢也就一萬多噸!
而且十萬噸鉅艦裡預計採用的什麼八百毫米四十倍乃至五十倍的巨炮,先不說什麼實用性的問題,但是估計等個百八十年也造不出來。
所以,設計其實對於大唐帝國而言並不是什麼問題,總有一大堆的瘋子搞各種亂七八糟的設計,異想天開的有,提前半步的有,提前一步甚至幾十步的還是有!
但是造不出來也是沒啥卵用。
李軒很早就知道了這一點,所以平日裡他也是懶得插手,定下了大基調後就是放手不管了。
最近十年定下的基調就是發展並裝備線膛武器。
至於怎麼搞,具體怎麼來,自然用不著李軒操心。
但是軍方好不容易搞出來了線膛武器了,海軍那邊也是率先裝備大量的後裝線膛炮,這個時候竟然跑過來說,這後裝炮射速太快了,用起來太貴了,必須限制使用……
不僅僅是海軍,陸軍那邊也是有這種說法,說炮是好炮,但是耗彈量太大了,陸軍現有的後勤體系難以支撐,而且彈藥費用也是出現了大幅度上漲,這已經是讓陸軍高層不得不慎重考慮限制部隊裝備後裝火炮的數量,或者是限制炮兵使用火炮的頻率了。
這讓李軒想起了後世的部分國家,因為機槍以及自動步槍這些自動武器的射速太快,消耗的子彈太多,所以不願意裝備或者減少裝備。
這種情況讓李軒特無語!
大唐帝國是什麼國家,好歹也是目前地球上的最大工業國,同時也是唯一工業國啊,有著幾乎全球的市場作為支撐呢,國力完爆其他國家的總和。
不客氣的說,如今能夠擊敗大唐的,也就只剩下外星人了。
這樣牛逼的一個國家,竟然裝備不起後裝炮?
開什麼國際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