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韃靼人雖然打仗挺牛逼,自從西征後,幾乎是無地的,但是這種無敵也只侷限在平原地帶,如果是在山地地形,他們的機動優勢就會失去,雖然戰鬥力依舊強悍,但是防守方如果利用山地地形,組織大量兵力進行嚴防死守的話,還是能夠擋住的。
在波斯地區以及印度西北部以及奧斯曼的西亞以及東歐地區,之所以沒有被韃靼人攻克,都是因為地形問題,同時這些方向都有著一個地區性大國,兵力充足。
這個訊息,對於千辛萬苦來到歐洲的徐振川來說是個好訊息,但是對於中歐的諸多國家來說,卻不是什麼好訊息了。
因為在巴爾幹半島打不下去,加上那破地方韃靼人也不喜歡,他們喜歡的是平原。
那麼接下來韃靼人會怎麼做?
他們會加大對中歐地區的進攻!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波蘭立陶宛的殘餘力量,以及波蘭立陶宛後方的神聖羅馬帝國!
而之前派往波蘭立陶宛的東征聯軍,其主力其實就是統治者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家族派出的軍隊,法蘭西以及西班牙等國家派遣的部隊,其實數量都比較少。
所以,奧斯曼帝國擋住了韃靼人向巴爾幹地區的進軍,這對於很多歐洲國家來說,可不是什麼好訊息,甚至是大大的壞訊息。
西班牙那邊已經是意識到,他們家族的另外一個分支,也就是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怕是要麻煩了。
而現在的西班牙,也是屬於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雖然說分家很久了,但是好歹也是屬於一個家族的。
而更重要的是,韃靼人一旦滅掉了波瀾立陶宛,在殺入神聖羅馬帝國的話,以神聖羅馬帝國的地區的混亂內部而言,想要統一起來對抗韃靼人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奧利地那邊完蛋了,西班牙人也不覺得後續的法國就能夠抗住韃靼人的進攻。
如果法國也完蛋了,那可就輪到西班牙自己了。
雖然距離韃靼人還很遠呢,但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以及法國這三個國家,都是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這實在是當年的蒙古人西征影響太大,而這一次的韃靼人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以及侵略性絲毫不亞於當年的蒙古人,甚至是更甚於當年的蒙古人。
這早早準備總是沒錯的。
怎麼準備,自然是武裝軍隊啊!
如此,來自大唐的軍械也就特別的好賣!
一段時間裡,徐振川感覺自己都是變成了軍火販子了,找上門來的都是要求購買軍械的。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國人,德國人、義大利人、奧斯曼帝國,瑞典人的以及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歐洲的公爵啊,侯爵啊等各種領主。
幾乎是整個歐洲的領主們都是找上門來試圖求購武器!
但是既然生意上門,而且帝國本來就是打算扶持歐洲各國對抗韃靼人的,所以也是來者不拒。
只要有錢,那麼就接受訂單!
這讓大唐的軍火商們頗為欣慰,這些歐洲人還是挺可愛的嘛!
不過雖然歐洲等海外市場的武器貿易眾多,利潤也高,不過相對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來說,海外市場的銷量以及利潤雖然也重要,但是卻是遠遠不如國內的市場重要。
這從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針對出口的各種軍械是十年如一日,從來沒有更新換代,就算是偶爾有新型號,那也是為了節約成本所做的改進,但是效能上,那是從一而終,從來沒有提升!
就可以看的出來,三大武器公司對出口型的武器研發基本不怎麼重視,當然了,這也和帝國進出口委員會的嚴格限制有關,帝國進出口委員會直接限死了各種出口武器的效能以及種類。
比如說火槍,只能出口滑膛火繩槍,燧發槍是絕對不能賣的。
板甲,只能出口輕型板甲。
所以出口型武器基本沒有什麼研發的需求,但是國內部隊裝備的武器,就是需要不斷的研發了。
尤其是對陸海軍的新一代步槍的競爭,最近幾年是非常的激烈!
帝國陸軍老早就覺得現有的燧發槍不堪用了,目前帝國的五年式燧發槍,不管是步槍型號還是騎兵型號,還是海軍型號,都是有著威力不足的缺陷。
但是威力大的八年式十八毫米燧發槍,其重量又太重。
陸軍在過去一直都是兩者混裝,同時也是準備找解決方案。
而去年開始,陸軍終於是確定了步槍的更新換代,這一次的新槍不是皇家理工學院那邊研製的。
而是江南武器公司下屬的一個設計團隊所設計。
這槍採用了較短的槍管,採用了新式的鋼管作為槍管,在確保了十八毫米的口徑的同時,又是把步槍的重量給控制了下來。
整槍重量為四點四公斤,口徑為十八毫米,全長有一米五二,依舊是滑膛槍,採用刺刀,配屬標尺等,至於彈藥也沒變化,依舊是定裝紙殼包彈,作戰的時候直接撕碎火藥包就能進行方便的裝填,有效射程可以達到一百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