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雙方在看似一片整體平靜裡結束了,但是這只是表面上的平靜而已!
十一月下旬,正德皇帝派遣了前總督三邊軍務的王以旗南下擔任南京兵部尚書,但是這只是表面職務,因為他的差遣裡還有總督南直隸、福建、浙江軍務,以整頓軍務、防備偽唐賊軍竄入江南。
王以旗,這可是最近幾年裡,明王朝裡真正的大佬之一,說起政治地位來,可比張嶽高多了,而且他南下,正德皇帝不僅僅給了他南京兵部尚書的頭銜,而且還給他加封太子太保。
如果單論政治地位的話,張嶽在他面前,那是拍馬也趕不上!
但是有時候事是不能這麼算的,因為張嶽手底下有兵馬啊,而王以旗的職權只是在南直隸、福建、浙江兩地,可管不到張嶽頭上。
王以旗順著京杭大運河抵達南京後,就是發揮出了他當初在邊鎮時的雷霆手段,來了一個新官上任三把火,當場就是隨便找了個理由連續殺了好一批南直隸的衛所將領。
極大的震懾了江南官場!
王以旗為什麼有這個底氣,除了正德皇帝對他的支援外,還因為他是帶著八千邊軍以及兩千京營一起上任的!
把這一萬人往金陵城裡一擺,誰敢不服?
除此之外,之前調入南方的兩萬多邊軍,也是盡數歸屬他的統轄之下!
威震了江南官場,把威望肅立起來後,他也是開始整頓軍務了!
而有意思的是,王以旗整頓軍務的手段其實和張嶽相當的類似,也是造槍炮練新軍,當然了,他採取的方法要更加折中一些,他並沒有和張嶽那樣直接編練督標,把衛所兵一股腦給變成了工人和屯墾的農民。
他首先做的是武裝邊軍!
沒有來到江南之前,他就是看過不少關於南方軍務的文書,深知現在打仗靠著刀劍已經是不行了,得有槍炮才行,所以他到江南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現有的兩萬多邊軍換上槍炮等裝備。
此外,他開始在各地方衛所裡抽調精幹,再招募一部分募兵補充,效仿張嶽的督標,組成了‘江南新軍’,然後用新式軍隊的方式進行編練和訓練,至於老弱也沒有裁汰,而是讓他們繼續在地方衛所裡該幹嘛幹嘛。
當然了,實際成效如何就不是外人能夠知道的了,至少在打一仗之前,誰也不知道他的方法到底好不好用,但是他到江南不過一個月,在十二月份給正德皇帝上書的時候,就已經是宣傳,如今江南各省,已經陳兵三十餘萬,皆備槍炮,利刃厚甲,如果偽唐賊軍膽敢侵犯江南,定讓賊軍有來無回云云。
這話傳到了張嶽耳邊後,讓張嶽是不由得哈哈大笑!
王以旗那老匹夫,何德何能才能夠在短短一個月內就編練三十萬大軍啊!
本官在湖廣待了兩三年,費了千辛萬苦才練出五萬督標,整編了三萬練軍,合計不過八萬大軍!
然而你王以旗才來一個月而已,就能練出三十萬大軍?吹牛也不打草稿!
恐怕這三十萬人裡,能夠打的也就那兩三萬邊軍吧,剩下的估計都是衛所兵和臨時徵召的青壯,這些衛所兵和臨時徵召的青壯,對上偽唐賊軍的時候,不給你王以旗拖後腿就算你運氣了,還指望著他們攻打偽唐賊軍,開玩笑呢。
別說張嶽對此嗤之以鼻,就連俞大猷也是頗感無語,江南地區啥時候冒出了裝備了槍炮的三十萬大軍?莫非老俞我訊息如此不靈通?
三十萬大軍,這個數字自然是真的,但也可以說是假的!
這三十萬人裡頭,除了俞大猷的萬人破賊軍外,還有大約兩萬五千人的邊軍,兩千京營,而這些部隊,其實才是裝備了槍炮的部隊,另外還有萬人是王以旗從各衛所抽調出來的精幹,搭配了大約兩萬人新招募的募兵所組成的江南新軍,這些人目前依舊以冷兵器為主,另外裝備了少數槍炮,不過王以旗正在努力給他們配屬更多的槍炮。
能打的和勉強能打的都算上,應該有七萬人左右,一萬俞大猷的破賊軍在福建,另外還有兩萬多人集中在撫州、剩下的一部分部署在安慶、金陵。
而剩下的,自然是清一色的衛所兵和臨時青壯了!
你要說這些衛所兵和臨時青壯能不能打,那不是廢話嘛!
如果衛所兵和臨時青壯能打,張嶽也就不會搞督標,俞大猷也不會搞破賊軍,就連王以旗自己也不會搞什麼江南新軍了。
在和偽唐賊軍的作戰裡,那些衛所兵和臨時青壯,已經是完全失去了應該有的作用,甚至連輔助作戰都是難以勝任了。
從正德皇帝把王以旗派到江南來,其實也就可以說明,正德皇帝已經是為後續江西那邊的失控,江南地區可能遭到的戰火而提前做準備了。
如果不是面臨著重大的威脅,正德皇帝怎麼會把江南地區直接劃分為一個戰區呢!
同時這也是可以看得出來,正德皇帝對於張嶽的忌憚又是加深了,沒有說直接把江南的防務交給張嶽,而是另外派遣了朝廷重臣來主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