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舅家 (第1/2頁)

推薦閱讀:

“父皇只是嘆息先帝心太軟了,沒有挾借承平時光,整頓軍紀。”趙頊道。

這個說法算是比較公平吧。

戰爭到來時,比如眼下李諒祚屢屢大肆入侵,整頓軍紀,弄不好會引起更加不好的後果。

所以整頓軍紀最好是在和平時光,那怕軍中出現騷動,也能及時鎮壓下去,其實只要在和平時光,沒有外部壓力,軍中也不敢有騷動。

若是軍紀嚴明,就不會發生這麼多故事了。

“殿下,其實國家最好的模式是八個字。”

“那八個字?”

“文武兼備,精兵簡政。簡化政務,政令便會暢達,提高效率,節約不必要的浮費。殿下可記得龐公在延州執軍法乎?”

“知道一點。”

龐籍執軍法那才叫兇狠,若軍中有人犯法,或斷肢,或剖腹,或分裂肢體,或活活打死。幾十起懲罰下來,軍紀肅然。誰敢犯法哪?就是那個宋吉到了龐籍的軍中,同樣也不敢出餿主意。

“龐公一走,軍紀又漸漸渙散。為何?”

“後任官員軟了。”

“這僅是表面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待遇太薄了,實際也不是太薄了,而是他們家人生活在大城市,成本太高,所以一旦長官柔軟,故態復燃。殿下,可記得文公與龐公裁兵一事?”

“這個本王也知道,將八萬將佐兵士裁為平民或者減了一半薪酬。”

“還是太少了,真宗時應付遼國南侵與李繼遷崛起,搜刮強壯百姓為禁兵,禁兵數量不過五十來萬人,真宗末年又陸續裁成四十餘萬,但現在臣聽聞國家禁兵好象有七十萬吧。”

“大約六十九萬。”

“那還有多少廂兵?”

趙頊臉色發苦,還有近五十萬廂兵呢。

“冗兵瞭如何精兵?”

“是啊,這是一個大問題。”

“精兵只是一方面,沒有良將,兵再精也無用。就象陳慶之手下的那群北上的兵士開始時當真個個是虎賁之士嗎?但有了名將還不行,且看冉天王的下場。”

宋朝沒有名將嗎?

只要一打名將就出來了,宋仁宗時的張亢狄青,隨後的王韶章楶,隨後的岳飛。但有沒有用好?特別是北宋滅亡,南宋那麼危險,還將岳飛冤殺了。

歸根到底,還是制度問題。

只要這個制度扭轉了,名將會紛紛湧現出來。

但這個制度不變,王安石就是一年能斂出五千萬積餘,就是沒有司馬光,宋朝還會滅亡。隨著未來天氣轉冷,女真人會想南下,元蒙也會想南下,能抗過幾波攻擊?

王安石變法最終目的就是強軍強國吧,可這個制度不改變,最終結果呢,熙寧伐夏大敗,將這個小趙頊活活氣死。

道理與王巨所講的馬政一樣,養馬是幹嘛的,乃是為了騎兵準備的,不練騎兵,只知道養馬,在馬身上變來變去,有個屁用啦。

這還不及漢武帝呢,雖然他斂財,也確實將百姓坑苦了,可是將匈奴人也打敗了,換來了北方太平,以致整個民族用漢為族名!

趙頊臉色更苦。

雖然他還年青,可知道這不是說的那麼簡單,一動會引起天大的麻煩,況且他只是一個皇子。

最新小說: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