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旅(下) (第1/3頁)

推薦閱讀: 我要做帝王

“旅?”幾乎所有人都納悶。

實際按照宋朝的說法,就是重置軍頭,真正的軍頭,而且兵力與宋初的軍也差不多。不過將兵法還沒有開始,沾到軍頭二字,總有點不好。

反正換湯不換藥,何必碰那個腥氣?

“第一旅將乃是竇老將軍。”王巨說著,拿著一面旗幟,以後這就是第一旅的旗幟。這個各旅的旗子,未來可能會很管用的,馬上王巨也要解釋。

不僅是旗子,還有兵力的補充。

原有的環慶路軍隊中馬兵禁兵合計才二十一營,不過就近又從華州與永興軍調來十一營禁兵支援。此外還有近十營蕃落,十幾營清邊弩手與保捷。

正規的兵力就這麼多。餘下就是三萬多名強人壯馬。

不過這些兵力不可能全部投放到戰場上,後方多少要留下一些兵力駐守,即便鄭白渠的兵力也不可能全部帶過來的,事實經過挑揀後,王巨只帶來八十六營保捷,戰鬥力稍稍偏弱的數營保捷也留在了後方,協助官府維護治安,安頓逃難的環慶百姓。

至於三萬多名強人壯馬,更不可能全部投放到戰場上,所以王巨說八萬對三十萬。

在三原王巨還不大清楚,畢竟他離開慶州好幾年,兵力分佈與以前大不相同了。直到四天前,王巨才從李復圭手中拿來環慶路的兵力佈置。除了從後方帶來的十一營禁兵,隨著保捷軍秘密呆在寧州,環慶路能調出來的兵力,幾乎全來到了慶州前線。包括華州與長安的禁兵合計是二十七營馬步禁兵。八營蕃落,十四營原有的保捷。兩萬來兵力。

餘下就看有多少強人與壯馬願意投入到戰鬥中。

因此還要對前線進行少許兵力補充。

幾萬保捷軍也行軍了,不過打著拉訓的名義,行軍到了寧州,並不在慶州境內。但從現在起。他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開始向慶州正式進軍。但諸將不知道的。

不過這些保捷軍編入到最前線的很少。也不是說王巨不用他們,戰爭一旦開始,很快就會不分前線與後線。後線也是前線。

“我報各營的軍號,聽到軍號後,各營指使請站在諸旅將的身後,從現在起。他們就要聽從他們的號令。”

王巨報出一個個營號。

一個個指使也站到了竇舜卿的身後。

實際此時環慶路最能打的不是竇舜卿,但誰讓老竇官職高資歷深呢。

第一旅將是竇舜卿,第二旅將就是燕達。

姚兕劉昌祚並不比燕達弱,但同理,人家官職高。已經打了出來。

第三旅將才到了姚兕。

第四旅將到了李三狗。

李三狗咧嘴笑了笑,還是很滿意的,一個老蕃將,能排在前面,這也是王巨,換作其他官員,會可能嗎?

不過大家也會意,一是李三狗確實能打。二是他資歷同樣不淺,只不過他以前的資歷是用宋朝將士鮮血建立起來的,如今換了位置。成了宋朝的蕃將。最後一個原因就不用說了,李三狗乃是王巨的嫡系。第五旅將是劉昌祚,這個略有異議,因為劉昌祚未打出來,不過劉昌祚官職高哪,倒也說得過去。第六旅將是王君萬。第七旅將是劉闃。第八旅將是林廣。

大順城乃是重中之重。兩個旅將駐紮很正常,不過各人臉上又有些古怪。都是旅將。竇舜卿這是名升暗降哪,而且到打的時候誰聽誰的?

老竇臉上也有些不高興。

“竇將軍。莫急,稍後我還有安排。”王巨說道。

說完繼續任命。

第九旅將是姚麟、第十旅將是種誼。

這回輪到李復圭有些不高興的,不過他也無輒,因為種詠之死,種家兄弟對他皆有些怨懟,然而誰讓種誼是王巨嫡系呢。

最新小說: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