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姚麟臨時產生的想法,但幾將心中皆是一動。
不想佔領大理那就算了,是佔領,而非是象對待占城那樣的一次滅國戰爭。
但想佔領大理,還是比較麻煩的。
大理最不麻煩的就是他們主體,白蠻,等於是半漢人群體,這個群體主要分佈在大理、楚威楚雄一帶)、永昌保山一帶)、秀山玉溪一帶)、弄棟大姚一帶)、會川會理一帶)。
白蠻現在與漢人習俗相差不多,而且皆有漢姓,張王李趙楊周高段何蘇龔尹董孫袁任為大姓,略有區別的就是比中原百姓更信佛,並且喜將佛號佛名鑲入名字當中,如張般若師、魯師藥空等等。這個無所謂,反而越信佛釋,不喜殺生,反而越容易治理,並且還有成熟的稅賦制度,也就是宋朝若接手大理,至少在白蠻這麼廣大的地區,不會為稅賦發愁。
稅賦……真的很重要!不提斂財吧,至少能保住管理的成本,不用中原百姓倒貼。
餘下就是少數部族了。
大理與交趾之間的金齒百夷,這個會讓王巨頭痛的,如果未得到交趾,不用管他們,說不定還能將他們當成緩衝地帶,就象宋朝與大理之間的貴州“西南諸夷”一樣,但得到了交趾,金齒百夷也要管理的。其他的如麼些蠻、盧蠻、裸形蠻、和蠻、望蠻、僚蠻等,則生活在川西、滇西、滇南、北緬、北撾,這也不用急,以後可以慢慢圖之。
但烏蠻就必須要管理了,否則宋朝與大理就等於隔絕起來。不但要管理,還要全面管理,這樣從廣南西路到巴蜀。才能與大理形成一個整體。
然而烏蠻百姓剽悍,有的地區十分地勢險惡,易守難攻。如果能在這一戰,將他們大部分主力殲滅掉。就可以為拿下烏蠻打下堅實的基礎。
說不定也不用那麼麻煩了,可以直接兵進大理。
否則按照王巨的計劃去執行,還要等很長時間,時間越長,變數就越多。
王巨也在思考。
確實,看起來,這些烏蠻比他想像的還要差。
他說道:“我們回去吧。”
烏蠻雖差,也派了斥候。但這些斥候還不及原來的宋軍,就不要提西夏的斥候,以及王巨對斥候的重視了。
不過這一行人站在這裡觀察,說不定讓烏蠻斥候發現,就會有危險了。
一行人返回。
王巨說道:“還是按原計劃吧。”
姚麟有些失望,太穩重了,未必是穩重!
王巨又說道:“我在路上想過,烏蠻是真正的剽悍呢,還是色厲內荏呢?”
“這……”
幾將不由地沉思。
比如自杞蠻,原先傳得更邪乎。可實際呢?
王巨又說道:“如果是色厲內荏,弄不好這一戰將他們擊敗,許多部族就不敢來了。那反是一個麻煩。”
“大理不怕滅國?”
“倚城防禦,城城防禦反擊。”
如果那樣,宋軍就慘了,當真城池是那麼好攻的?
王巨又說道:“不過姚將軍所言也有些道理,這樣吧,派一支輕騎劫掉他們糧草,然後將設法羞侮他們。”
“喏。”
對付這樣的軍隊,對於身經百戰的宋軍將士來說,太簡單了。
姚雄率領一支輕騎在斥候帶領下。撲向西南方向,第三天便帶來一支大理兵馬。不但劫了這支人馬的糧草,包括幾百頭牛羊。以及幾百名押糧的軍民,都成功地帶回到了自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