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txt > 第二九六章 胡鬧(上)

第二九六章 胡鬧(上) (第1/2頁)

推薦閱讀: 帝國梟色

“居然是這樣的授命,”全二長子不服氣地說。

“難怪大郎多次說朝廷不是看能力看功績,而是看論資排輩。”陸平也不服氣地說。

“勿得多說。”王巨喝了一聲。

也不能說論資排輩不好,政治確實很複雜的,即便拋除各方面的勾心鬥角,也要考慮各方面利益的平衡。

當然,如果只看資歷,不看其政績與功績,那肯定是錯了。但讓一個十幾歲的人主持大政,韓琦的勇氣恐怕也不夠,所以才有了這道授命。

難道王巨對韓琦老實交待,不能將我當成十九歲的青年來看待?

朝廷授命下來,以楊蟠為勾當鄭白渠公事使,王巨為副使,程昉為都監,以及侯可為涇陽知縣。王巨所盼望的四駕馬車成功實現了。

然而為了這個授命,群臣依然在爭吵。

於是韓琦為了平衡,便將王巨從正使變成了副使。

一確實王巨年齡太小了,大家不放心。

二楊蟠乃是謙謙君子,四十多歲,德操讓大家放心,年齡讓大家放心,以往政績也不錯,能力也讓大家放心。

兩人地位一換,朝堂爭執立即平息。

不過張方平冷不丁地問了一句:“韓公,王巨甘心否?”

可能幾十年過後,大家對韓琦這道命令不會有異議吧。這麼大的工程,難道不讓一個老成的大吏下去主持,卻讓一個還有一年才到加冠禮的毛頭小子主持?

翻看史冊,也沒有類似之舉。

但實際認真分析呢?

它的來由是章楶與王巨共同寫的那篇奏子。

當然,在大順城之戰來臨之前,朝廷對陝西的眼光一起放在這一戰上了。雖然撥出支援的物資不多,但在財政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並且在大家忽信忽疑的情況下撥出來的,也說明了朝廷重視。

在那時,什麼渠也不要想了。

戰後。韓琦再將章王兩人的奏子翻出來,司馬光與彭思永雖略有些反對。反對的力度不大,實際他們反對的也就是反對王巨,而不是鄭白渠,或者鄭國渠,三白渠,或者未來的豐利渠本身。

為何?陝西糧食太悲催了,一旦這個鄭白渠重修成功,那將為陝西帶來一個大糧倉。就不算為軍事打算吧,為了百姓,這個糧倉也有巨大的作用。

甚至有的大臣不知道國家財政苦逼到了極點,水土惡化到了極點,反而認為既然漢唐能利用好鄭國渠,為什麼財力充足數倍的宋朝為什麼辦不好這件事。

為什麼古代漢中為天下甲富,鄭國渠也!

那麼是不是韓琦要挑起這個責任?非是,若是失敗,他多少會挑起一部分責任,但不會太多。因為韓琦慎重地考慮了很多天。又慎重地再三問起王巨,王巨說行,韓琦甚至還答應了王巨的一些“無禮”條件。所以即便不成功,主要責任是王巨的,而非是韓琦。

朝廷將正副使一換,許多大臣滿意了。

但是王巨不能作為正使,手中的權利便有限了,而且因為資歷之故,他更沒有權利讓楊蟠聽從他的意見。這會無限地增加失敗的可能,王巨擔著極大的風險,朝廷卻將他的權利壓縮。王巨豈能甘心?

彭思永道:“可依慶州之戰故事,蔡挺為知州。王巨為知縣。”

張方平沒有再說話了,畢竟這道授命得到九成以上大臣認可。而且大順城之戰,是王巨最早察覺,但朝廷豈能讓王巨擔任慶州知州?因此派了蔡挺前往慶州。況且楊蟠也是王巨向韓琦推薦的人選。那還能說什麼?

授命到了驛館,便有了這番對話。

“收拾行李,我們立即走。”

“現在就去陝西?”全二長子問。

楊蟠還沒有走呢,作為副使何必著急?

“不是去陝西,而是去成都府。”

“去成都?”

“對,若趕得快,我們能趕到立春節前抵達成都府。”

許多官員去四川任職,速度很慢的,順著大運河而下,再轉江船,到達三峽,從峽入川。

不但到四川,即便其他地方,速度同樣很慢。最有名的便是蘇東坡從黃州調到汝州,史載去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加上喪子之痛,蘇東坡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

最新小說: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