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孤臣? (第1/2頁)

推薦閱讀:

不過這一回大蘇想來沒有那個命運之痛。

王巨不但替他將欠賬還清了,還給了許多錢帛交給了小蘇。現在不會讓小蘇轉給大蘇,而是等他熬得差不多了,知道生活之艱難,才由小蘇將錢帛交給大蘇。

如果這樣大蘇仍不醒悟,手中有了錢,又象以前那樣大吃大喝,狎妓作樂,王巨也沒有辦法了。

實際小蘇接到王巨書信後也無語啊,攤到這樣天真浪漫的大哥,可偏偏又是大哥,長兄如父,讓他怎麼辦呢?

所以這份統計真的很重要。

然而王巨說的不是這個。

所謂的銀行,不會有後世銀行的種種功能。但如果它出現了,會起來無可擬代的奇效。

首先會滿足貨幣的需要。

若是銀行司有一千萬兩銀子,一百萬兩黃金做為本金,它們的價值實際是五千多萬貫。然後是交子,非是朝廷的那種交子,而是彼岸的那種新交,用各種精美的絲帛做交子,再配合各種金銀絲與印刷圖案做防偽標識,面額也很小,實際這種交子的成本就能達到交子面額的一半。而且已經在發行了,相信不久後也會流傳到中原來。

那麼有了這些本金,以及有一定造價的交子,朝廷就可以發放近億貫新交子。

宋朝錢荒問題就立即緩解。

但關健得要這個本金,這個問題也比較容易解決。

王巨派了許多人手去倭國找銀礦,現在只找到了三個小銀礦,這肯定是不行的。因此王巨讓劉紹先去倭國與那些權貴商議,如果找到了銀礦,他負責支援開礦的資金、技術與物資,包括火藥。對方則負責工匠礦奴,所開出的銀子必須交給宋朝,但不是交。而是換成等價的宋朝商品,也就是不會讓對方的各個權貴產生任何損失。不過在用宋朝商貨交換時。王巨就等於賺到了中間巨大的差價以及他最想要的銀子。

並且以後倭國各個權貴為這些銀礦打得頭破血流,或者天翻地覆,皆與王巨手下的主事工匠們無關了。

這條提議也讓各個權貴心動。

因此現在倭國許多權貴也出動了大量人手協助,尋找銀礦的人手幾乎最高時達到了近千人。就那麼蛋大的地方,又是火山帶,這麼多人在找礦,相信用不了多久,便會有好訊息傳來。

同時王巨也派出少量船隻前去大食交易。不僅為了賺錢,更主要的就是賺取那邊的金銀。

因此即便沒有這個脈金礦,只要朝廷稍稍配合,相信五年時間左右,王巨便能替宋朝聚出一千萬兩銀子與一百萬兩黃金。

其次是盈利。

宋朝錢荒很嚴重了,百姓拿出布帛交易,無人交易。然而官府拿出幾十萬貫銅幣發放,立即就象潑出的水一樣沒了影。因此後來大蘇在杭州說:浙中自來號稱錢荒,今者尤甚,百姓持銀絹絲綿入市。莫有顧者。質庫人戶往往晝閉。按蘇軾的說法,當時浙江地區的市面上因缺少現錢而無法交易,當鋪竟因沒有現金。而導致大白天停止營業。

但宋朝真的缺少銅幣?

要知道宋朝在史上最高時一次就鑄幣五百多萬貫,雖然不是每年都在鑄,但也是經常鑄幣,平均下來,兩三年就要大規模鑄造一次。況且還有五代十國甚至唐朝流傳下來的舊幣在流通。

經過王巨推動,在前年曾出現一次鑄幣八百餘萬貫的記錄。

是有許多銅幣流傳到了外國,包括遼國西夏交趾倭國高麗南海諸國,也有少量銅幣被不法商人冶煉成銅鏡銅像銅盆等器皿,然而大多數銅幣還留了下來。

為何出現錢荒?

主要是宋朝經濟繁榮。銅幣嚴重不足,越不足銅幣越緊張。因此許多百姓將重寶大錢)外的銅幣收藏在家中,甚至用幾十間大房子放錢。至於小戶人家,則將錢埋藏在地下。

也就是這些銅幣雖鑄造了,可成了死錢,罕有流通作用。

如果銀行出來,又沒有胡來,保持著良好的信譽,讓百姓產生放在銀行裡比放在家裡保險的想法,同時又會向百姓支付一些利息,那麼這些錢就進入銀行司,再利用放貸手段,所有銅幣也就重新流通起來。

那麼這些存款與陸續增設的新交,一年就可能替朝廷帶來一千多萬貫以上的直接收益。

還不止。

現在宋朝的貨幣交易量最大的不是銅幣,而是布帛!

然而許多交易本身就是布帛,用銅幣交易的很少很少,至於金銀本身就不足了,誰用來交易?所以往往只好以貨易貨。想一想大規模交易,以貨易貨,多麻煩哪?

於是才出現了交子鹽鈔茶引。

然而沒有多少大臣真正懂經濟,這三樣雖然方便,可信譽一直不足,不僅兌換麻煩,往往朝廷無法支付時,粗暴地用新鈔新引衝替舊鈔舊引,還繼續用紙換紙!

不過目前還不錯,朝廷雖然發放了許多交子,數量卻一直在控制著。然而往後去,整個紙幣就開始氾濫成災了。然後整個信譽崩潰……

因此王巨一直在強調金銀為本金,交子的數量不能超過本金的兩倍,那怕用了那種新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麼如果能成功,大規模交易就會變得極其方便,比如從杭州帶一批竹紙去陝西,原來很麻煩,還要帶大量貨物回去,現在好了,帶一張存摺,錢就賺到手了,朝廷也得到了兩地兌換的手續費。

並且貿易也會繁榮起來,那麼朝廷又可以增加了商稅收益。

最後便是對經濟的直接刺激作用。

最新小說: 唐末大軍閥 重生公孫瓚 大唐:拜託,我真沒想造反啊 網遊末世系統 乾坤玉珏 鬼眼道士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