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進來吧。”王巨很不悅地說。
王安禮走了進來。
王安石這兩個寶貝兄弟,王安國就算了。王安禮與王巨矛盾可不小,王安禮也知道,因此他沒有什麼寒喧,就直奔主題。
“子安,我聽聞了依政的事。”
“王府尹,與你無關吧?”
“與我當然無關。”
也不能有關哪,就是有關也不能說有關,否則王安禮就下海了。
“那你為何提及此事?”
“子安,得饒人處且饒人。”
“王府尹,古怪來哉,我這幾年一直在南方,得罪了誰,誰又饒過了我?”
“子安,莫要激動,我在成都聽聞官家馬上就要舉行季秋明堂大禮。”
王安禮所說的季秋明堂大禮實際就是宋朝的祭天大禮,共分為三種大禮,一是正月圜丘祈谷大禮,這個在宋朝很少舉行,可以忽略不計,二是冬至圜丘南郊大禮,這是最多的祭天大禮,三就是這個季秋吉辛日明堂大禮。
在前面幾代人君裡,宋仁宗時祭天大禮舉行的次數最多的,除了這三個大禮外,他還帶著大臣們舉行了什麼藉田禮、袷享禮、恭謝天地禮,也不能說是一無是處,隆重的祭天大禮在古代能或多或少向百姓論述皇權的合法性,增加皇權威嚴,還有每次大禮的封賞,也是一個籠絡人心的機會。然而每次大禮都得花費千萬貫以上的錢帛,因此王巨在早年上書說節流就刻意說了要減少祭天大禮的次數。
不過到了今年,國家政績不但不緊張,反而國庫充盈,再加上南方的捷報,所以朝廷舉行一次祭天大禮也很正常了。
說不定趙頊還會在明堂上向趙匡胤趙匡義述說他的功勞呢。至少在俺手中疆域擴大了許多……
王安禮意思說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依政縣事件傳到朝堂,就會破壞這種喜慶的氣氛。
“還有。姚畚是呂晦叔的門生。”
兩人有矛盾,話不投機半句多。王安禮說完,也就離開了。
瓊娘在屋子裡也聽到了,她擔心地說:“沒想到那知縣竟然是呂相公的門生……”
“亳州呂家?”張難陀也驚訝地問。
“師陀,你也知道呂家。”
“我在大理聽說過,亳州呂家,大宋第一官宦世家。”張難陀也有點擔心了,別看王巨馬上就要成為東府副相,如果呂家對王巨仇恨。帶頭對付王巨,再加上王巨以前那些政敵,王巨就會有麻煩了。
“與呂晦叔無關,”王巨笑道。
“為何?”
“因為有一個殺母案。”
“殺母案?”
“這個案子發生的時間很長了,乃是前年太湖縣的一個案子。太湖知縣陳世儒上報他庶母后媽)因心口痛突發去世,朝廷便下詔準他丁憂,於是陳家發喪還歸京師。誰知陳家剛到京城,陳府就逃出來一個奴婢,到開封府衙檢控陳母並非死於急病,而是中毒而亡。開封府尹蘇子容蘇頌。北宋另一個科學家,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天文鐘)派下屬到陳家推鞫此案,正好陳母未來得及下葬。忤作立即開棺驗屍,經忤作檢查,陳母確實死於中毒,不僅中毒,其胸口還釘著一根致命的釘子。”
“有古怪。”
“說說看。”
“雖是庶母,可她入殮時,陳知縣總得要看一眼吧,那麼大的釘子,難道看不到?”
“是啊。但如果那麼簡單,也不值得我講述它了。當時聞聽屬下彙報後。蘇子容立即審訊,陳府的奴婢供稱乃是諸婢以藥毒之。可沒有毒死,於是到了夜裡拿著釘子釘在其胸骨上,導致陳母死亡。”
“啊,”瓊娘嚇得捂起嘴,又道:“這些奴婢那來的膽子?”
“奴婢肯定沒有這個膽子,蘇府尹繼續審問,才得知乃是陳妻李世與婆婆一直不合,於是對諸婢說,博士一日持喪,當厚餉汝輩。”王巨說到這裡,怕張難陀聽不明白,又解釋了一句:“這個博士便是指陳世孺的職官。因此諸婢才大著膽子殺死了陳母。然而這個案子在開封府拖了大半年,卻一直沒有結案。”
“咦?”
“直接原因非是陳妻,她是逃不掉了,可是陳知縣有沒有參與?”
“就算沒有參與,陳知縣也知情吧?”
“小娘子說得對,那麼大的鐵釘子,入棺時陳知縣難道看不到?”
“拖有拖的原因,主要是有官員認為陳妻李氏並沒有明言害死婆婆,所以法不至死。蘇府尹雖未說李氏法不至死,但堅持認為陳知縣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