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番外,太和殿之亂後續
“退朝…”
方達的吟唱聲裡帶著顫抖,朝臣亦是一般:“臣等恭送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幾個宮人並著太子將皇上移往後殿。朝臣再唱:“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滿殿的血腥,沖刺著眾人心竅。僅僅一瞬息,也就換幾口氣的工夫,天崩了。皇上在太和殿被重傷,蒙古壓境…他們不知之後大雍會如何,卻清楚一定異常艱難。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久久不願起身,直到太醫院的十幾太醫匆匆趕來,他們的心才稍稍鬆弛了些。
一刻後,皇帝回乾雍殿。文武退出太和殿,兩個宮人扭著九皇子離開。磕破頭的璟王還呆跪著,他腦海裡一片空白,看著禦前侍衛將瑛王從地上拉起,心裡漸清明,畜生…一下爬起沖上去就打…
“你這個混賬…怎麼敢?”父皇傷了,被封卓玦那個孽障傷了。封卓瑛若沒趁機作亂,孽障根本沒機會。璟王打紅了眼,封卓瑛被禦前侍衛壓著無還手力。
殿外百官看著,沒人規勸。瑛王罪該萬死。
建和二十六年四月初二的早朝,註定會被載入史冊。
出了宮門,雲崇青緊繃的肩慢慢下沉,走在旁的樊仲眉頭依舊緊擰。沐寧侯長吐一氣,轉首向段勵:“蒙古既已壓境,那現在咱們能做的只有保糧餉充足,讓西北軍無後顧之憂。”
段勵拱禮:“您說得極是。”現在打比以後打勝券要大,只…皇上傷了,他怕朝中動蕩。
走在後的孟安侯慶幸,慶幸孟固早離了悠然山,不然他現在就想死一死。
段勵移目向右,聖上英明,定了這位接順天府尹的職。只要京畿有條不紊,百姓的心就能安大半。
“別在這站著了,都回去吧。”沐寧侯回頭拍了拍雲崇青的肩,先一步上馬車離開了。
雲崇青與段勵、孟安侯拱了拱手,同老師走向等候在不遠處的師侄樊峰。
“爺爺、雲師叔。”回京臉上就脫皮的樊峰,快步迎上去。沒了繁重的勞役,他有些不習慣,學了騎馬、趕車,接送起祖父。
“等久了吧?”雲崇青微笑,這是老師最小的孫兒,年方十六。
“我帶了《彙思》。”樊峰攙扶祖父,回頭望了眼宮門,壓低聲音:“宮裡是不是出大事了?”剛京機衛統領莊大人急急出宮,手才抓上韁繩就打馬,匆忙得很。
樊仲點首,沒多說,轉頭向弟子:“為師送你回喜燕衚衕。”他日前已經搬回了三勺衚衕的府邸,與家人一起。
“多謝老師。”
馬車離開了武源門,拐了道。雲崇青深吸慢吐,沉定心神:“今日太和殿之亂…”與老師直視著,眸底深邃,“應是完顏氏的最後一謀,劍指太子。”
樊仲認同:“泊林海山島遭倭寇洗劫的事,八成也是完顏氏算計。而誠黔伯府走錯,過全在己身。利慾薰心,是非不明。”
“確實。海山島一事,皇上為保皇家名聲,只要了陳熾昌父子的命,陳家之後閉門謝客。他們許自省過,認命了。但完顏氏不會放過陳家。”雲崇青斂目。
樊仲嘆氣:“海山島的事若被揭,瑛王可能活命,但陳家是必定受誅族。”
“只茍活於世並非是瑛王所要的。”雲崇青冷嗤。
“玦王…”樊仲疑惑:“倒是叫我沒想到。”
玦王一向安分,雲崇青也沒料到會來這出:“玦王生母,是皇上在外帶回宮的。”
事已至此,樊仲也不願多耗心思在死人身上了:“幾個皇子資質如何,百姓許不知,但完顏氏一定清楚。殺太子,亂大雍皇室。皇室內鬥,山河動蕩。好算計啊!完顏氏至死都不容四海太平。”
雲崇青心裡在盤算:“金匪複國之謀,我以為應昭告天下。蒙古壓境,皇上又重傷,我們需民心凝聚護太子穩朝綱,共抗外敵入侵。”
“這…”樊仲思慮,好一會眉宇才松,流露欣喜,大贊:“妙!”
回到喜燕衚衕,雲崇青便往書房,將所想所思全部呈於紙上。他不以為完顏氏勢力已被除盡,故仍需防範。但只防範還不行,得將津州瀚書縣白山村與王大興失蹤事告知於民。
並詳述金匪陰暗心態,他們專挑好人家破壞,藉此壓大雍國運…
設身處地,他若原本爹疼娘寵日子無憂無慮,卻被拐被偷,從此見不得光,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會不恨嗎?爹孃還可能像王大興的娘一樣,瘋癲了。
從內擊破金匪殘餘勢力,還能引起民憤對外族恨之入骨。雲崇青整理了思想,開始寫奏摺。午飯都沒用,一坐到日頭偏西。
摺子寫好,他請席義老叔送往沐寧侯府。席義出了喜燕衚衕,恰巧跟一隊京機衛碰上。誠黔伯府、瑛王府…瑛王妃母家已經全部下了獄。九皇子外家在京裡的宅子,也被圍了。
街上空蕩,不少店鋪歇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