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老太是典型的鄉下難纏的老太太,她最喜歡的就是拿捏家裡的小輩兒,畢竟都是多年的媳婦兒熬成婆,現在能管人的威風讓她有種滿足感。
平時也就是對著兒子、孫子好一些,想媳婦兒、孫女兒的在她眼裡就是該受她的指派幹活的。
看著自己的幾個孫女兒,明明手裡做著活計可她總能挑出些不順心的來。
現在,她看著海珠尤其的不順眼。原因無他,因為她那個定了親的窮小子物件,竟然當兵去了,前段時間還聽說當上了個小頭頭,外面的人都說這小子以後的前途是……是那什麼……不限量……
反正陶老太聽不明白那些怪字怪話的,但是有一點她是知道的,大概就是以後她這孫女的男人這前程是錯不了了!
照理說,這孫女嫁得好,對自家那是有好處的,不管怎樣這陶老太應該開心才是。可是,怪得很,自從這男方升職的好訊息傳到陶老根家,似乎不高興的人比高興的人多得多。
其中,就以這陶家二房和陶老太為最。
陶家二房不高興倒是好理解,因為陶海珠這親事本來就是他們二房的。
當年,陶老二跟人家有了默契,定了兒女親事,可是後來嫌棄男方家裡條件不好,就將親事推給了大房。
大房迫於陶老太的壓力,也就認了這門親事。
這親事也就落在了陶海珠身上,這麼些年,因著男方在部隊沒時間回來,陶海珠都20了還沒嫁出去,沒少遭家裡人嘲笑。
誰都沒想過,這段婚姻,陶海珠從頭到尾都是沒話語權的一方,接的也是當初人家不要的婚事。
好在在自己小家裡,爹孃、哥哥、弟弟對陶海珠關愛有加,不然陶海珠這日子過得可該是更加地憋屈難熬。
現在男方家裡不再是揭不開鍋的境況了,他自己也當官了,這二房可不就後悔了嘛!
雖然當初跟人定親的那個女兒已經嫁出去了,可這不礙事啊!他們二房還有閨女啊!
二房的目的就是不管嫁出去的是他們二房的誰,只要好處落在他們二房就行。
至於,陶老太為什麼不高興,原來的陶海珠可能不知道,可是經歷了一次的陶海珠是再明白不過了!
這個老太太心思可複雜著呢!
前幾年,因著男方家裡窮,家裡誰都不想要這門親事,可是應下的這個也不能毀,最後大家合力將這燙手的山芋推給了不受陶老太喜歡的大房。
陶老太本人自是也很認同的,她向來最喜歡小兒子,疼愛得緊,即使到現在陶老太也是事事偏著三房的。
這門親事當初是個爛差事的時候,因著老二家鬧得厲害,她肯定又不準這種不好的事粘上她寶貝三兒子一家,自然她很是利索地推給了那個不開竅的榆木疙瘩老大。
陶老大心疼閨女,死活不答應,最後也是耐不住自家老孃的尋死覓活,無奈給應了下來。
因著覺得虧了自己這小閨女兒,這些年陶老大對陶海珠是越加好了。
有寵有心疼,但不管怎麼說算是慈父了!
陶老大一家的疼寵,讓陶海珠的生活好了不少,即使家裡其他人不太友善,她倒也不覺得有多難熬。
現在陶老太知道那是個鑲了金的結婚物件了,她又覺得陶海珠不配了,好事兒當然得歸到她小兒子一家啊!
她小兒子家也有閨女,配這個物件剛剛好!
可原因不僅僅是這樣,陶老太不高興老找陶海珠茬兒還因為一點原因。
那就是她嫉妒!
對的!就是嫉妒!
想不到吧!一個當人親奶奶的竟然嫉妒自己的孫女兒!
人有七情六慾,不修佛修道的,嫉妒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
可嫉妒常見,如此,卻不常見。
可真所謂是同性的嫉妒六親不認!
陶老太本來嫉妒陶海珠竟然是因為她覺得陶海珠命好,有父母兄弟寵,就跟陶青雲那家的閨女似的。
陶老太出生貧苦,又不受寵,在家當苦力不說,還要人家做工拿了銀錢上交家裡。
後來到了快嫁人的年紀,家裡難得想讓她養養好再嫁得好一點。恰逢又趕上戰亂,本就不好的日子便是雪上加霜。
她沒能等到嫁個好人家就被家人用來換了糧食,就有了現如今的男人,陶老根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