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男子和林老爺相視一眼,彼此都暗歎一聲。
此事大條了。
三年前的那場縱火案,一旦被人把真相披露出去。
別說是他倆了,哪怕是背後的那位,也肯定難逃一死!
殺害二十多條人命。
這無論放在那朝那代,都是通天的大案!
是要記載於史冊中的大案啊!
如果是在亂世,譬如五代十國那種時期。
這種案子,沒什麼大不了的。
畢竟,那段時間,每天都在死人。
皇帝沒有皇帝樣,大臣沒有大臣樣,無論是宮中,還是宮外,凸顯的就是一個亂。
隔三差五就有政變,將皇帝殺掉,自己成為了皇帝。
幾十年的功夫,像是走馬觀花一樣,換了好幾十個皇帝,經歷了十數個朝代。
但如今,天下大定,海晏昇平。
勳貴和皇帝的權力,大大的被削弱。
哪怕貴為九五之尊,面對勢力龐大的文臣,也不得不低頭。
明朝的那些皇帝,為何動不動就縮在宮裡,不過問朝政?
那是因為,明朝的內閣,直接就能將全國大事都處理好,無需皇帝批閱奏章。
就相當於現代的責任內閣一樣,皇帝淪為了吉祥物。
但在明朝,皇帝的權力還是挺大的。
是可以隨意的撤換首輔,還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但無論怎麼撤換,明朝皇帝大權旁落的局面,是不可逆的。
縱然期間,出現了嘉靖這麼一個心黑手毒的權謀皇帝,但也只是曇花一現。
哪怕嘉靖皇帝在位時期,也得依賴內閣處理國家大事。
不敢真的動了文官的乳酪。
否則,他的兄長前車之鑑,就在眼前。
故而,明朝整體上,還是講一些規矩的。
無論是皇帝,還是勳貴,亦或是那些掌握天下權柄的文臣,最起碼錶面上,都是一副翩翩君子,執法守法的好臣民、好皇帝。
三年前杭州縱火大案,已經被披露出事情的真相。
哪怕皇帝親自下場,想要保護,也勢必會被一群清流,怒罵回去。
弄不好,史書上還會對皇帝的這種舉措,記上一筆,讓你遺臭萬年!
別小看明朝的這幫清流,這幫清流,整日就捉摸著,如何才能青史留名。
彈劾官員,為民作主,這屬於小打小鬧。
史書上不會對此大寫特寫。
畢竟,歷史上只有一個包青天。
而罵皇帝,痛罵九五之尊,這麼一件大事,絕對會記載在史書中。
特別是皇帝犯下了錯誤,你當面這麼猶如醍醐灌頂,振聾發聵的一罵。踩著皇帝的腦袋,成全自己的青史留名,縱然危險比較大,會惹怒皇帝老兒,免不了一頓庭杖。
但自從明成祖以後,善待文官,成了老朱家的祖訓。
基本上沒有那個皇帝,敢當眾打死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