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外寒山寺只有黃衣僧與小和尚師徒兩人。
無論修持或生活,誦經也好,齋戒也罷。便是淨佛晨鐘與暮鼓,蘇寒山都是獨立獨行,早已習慣這般安靜。
當然,除了開飯外。
那位無論在何地鬥蛐蛐兒的空空師父總能趕在一日三餐開飯之前準時出現。
茶足飯飽後,仍舊是蘇寒山洗缽刷碗,點燭晚修。
今夜倒是奇怪。
修成金身不壞的黃衣僧擱下碗筷後沒有著急消失,卻反著將蘇寒山按坐下來,自己破天荒勤快地主動收拾碗筷。
蘇寒山滿臉疑惑:“師父您可是白日裡被匕首刺傷了?”
十餘年飯來張口的黃衣僧手忙腳亂,稍不留神險些打壞碗碟。好在身手靈活,沒有在徒兒面前老馬失蹄。
黃衣僧將碗筷堆在一起,又給蘇寒山揉肩捶背:“師父身體金剛不壞,哪能給破銅爛鐵捅傷。倒是你受了驚嚇,沒犯病吧?”
蘇寒山出生時伴有先天元神受損隱疾,幾乎命不保夕。幸得欽天監出身的太師李國初耗損十年壽命為他卜了天人一卦。
太師李國初算出九皇子此生福源在南朝,得一句讖言:姑蘇城外寒山寺!
唐景佑皇帝便忍痛將剛出生的孩兒星夜派遣宮中高手奔波數月送往南朝國都城外桃花山寺,承諾若桃花山寺收留九皇子,蘇唐願與李氏南朝世代交好結為手足國邦。
蕭西蜀,楚江東,李南朝,慕容北燕,以及雄踞中原紫薇帝洲的蘇唐帝國。春秋五國之中,無疑蘇唐帝國最為強盛,對李氏南朝來說,能獲唐景佑皇帝兩國友好榮辱與共的承諾,那是李後主夢寐以求而求不得的幸事。
九皇子便如此在桃花山寺一住十五年。
佛門自有無上高深佛法,雖說元神有損的先天之疾不曾根治,可禪空寺憑藉佛門歷代大賢尊者坐化後所留的佛骨念珠十七顆,以《太玄經》為引結佛陣於眉心,讓小皇子修行上乘佛法孕養元神,一十五年才得以安然無恙。
蘇寒山閉目。
俊秀眉心處十七顆佛骨念珠結成的珠串閃爍著佛光,每顆念珠之上隱約可見密密麻麻的晦澀經文,字型猶如佛印,在消散而又重生之間迴圈著,好不神奇!
蘇寒山睜眼,眉心處的佛光乍散:“師父,我的病是不是痊癒了?”
黃衣僧緊挨著蘇寒山而坐,指了指微微痠痛的後背。
於是兩人角色對換。
黃衣僧如享極樂:“痊癒也不是不可能,除非你學為師修成不壞金身佛。”
“那金身佛該如何修?”
“這個說來話就長了。”
“師父你長話短說唄。”
“行,那師父與你說道說道。”
黃衣僧指了指乾澀的口。
蘇寒山連忙倒些茶水遞去。
“江湖中,無論南朝佛教,西蜀劍宗,江東儒家,北燕武夫還是蘇唐道門,凡習之武道皆分七重境。由弱至強分別是十鈞之力的武夫,內外兼修的遊俠,融會貫通的大師,四境則是你那小玩伴太子爺如今領悟三昧的小宗師修為,又稱三昧境。五重境是大宗師證虛境,六重境乃玄之又玄的太玄境,最後一重化凡境是武道巔峰。確切的說,此境界高手已脫離武道範疇,稱為神仙也不為過。”
“戰國三百載,春秋甲子年。至今為止,江湖也沒浮現幾個武道修為達巔峰的化凡神仙。”
蘇寒山疑惑問道:“武道七重境,怎麼沒有師父所修的金身佛?”
黃衣僧極為得意地說道:“武道七重境,前六境儒釋道劍武無甚區別。唯獨這最後一境化凡,說起來道理就多了。”
“同樣的化凡神仙,釋家佛門稱作金身,儒家稱作筆玄,補天截天道門稱作星象,西蜀劍宗稱作劍仙,北燕國度是俗稱的武聖。你師父我大器晚成,勉勉強強修成佛門七重境的金身。唉!怎麼收了一個連刀都提不起來的笨徒兒。”
蘇寒山也不氣餒,忽想到什麼:“師父你與我說一說道門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