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古發掘資料來看,宋墓中出土的盞、盞託較多,一般與執壺、帶溫碗注子同出,過去有的將此稱為茶具或酒具,分別不甚清楚。
孫機先生對此類盞、盞託進行了研究,分別將茶盞與茶托配套的稱為託盞,酒盞與酒臺配套的稱為臺盞。
宋時茶末用沸湯衝點,茶盞很燙,故將茶托製作成盤狀,在盤上加了一隻小碗內建盞,以便執取。
另一類盞、盞託與託盞有所區別,其造型是盞託呈盤形,在盤子當中凸起一小圓臺,盞就放在上面,《演繁露》中將其稱為“臺盞”。
如鎮江丹徒區上黨鎮菜村磚瓦廠北宋墓出土的的景德鎮窯青白釉瓷帶託臺盞,盞直口,深腹,圈足;盞託呈盤形,寬沿,盤心凸起一高圓臺,形似酒杯,高圈足。
臺盞是酒具的專名,《遼史·禮志》記“冬至朝賀儀”中親王“搢笏,執臺盞進酒”。
總之,凡是臺子是平的,盞放置在上面,就是臺盞;凡是中間臺子凹陷下去的是茶盞的盞託。
2006年2月至10月,西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匯同景德鎮民窯博物館、浮樑縣博物館分別對公路途經的銅鑼山窯址、道塘裡窯址以及鳳凰山窯址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
三處窯址均以燒造青白瓷為主,其中銅鑼山窯以燒製碗、盞、盤;
道塘裡窯主要燒製酒臺、杯及碗之類的圓器;
而鳳凰山窯址主要燒製執壺等琢器,說明當時景德鎮窯已有分工,有專門生產餐具、酒具和茶具的作坊。
張天元心中不由驚訝起來,怎麼自己隨隨便便來這裡逛逛,居然都能發現這樣的好東西。
莫非當真猶如傳說中那樣,這古董也是會找主人的?
想了想,好像還真是如此。
自從有了地氣之後,似乎遇到的古董也多了起來,如果說這之間沒有絲毫的聯絡,張天元肯定是不相信的。
“布魯德先生,這個茶盞可以送給我做個紀念嗎?”
張天元突然笑著問道。
“啊?”
布魯德愣了一下,他沒明白過來張天元這是什麼意思,要一個茶盞幹什麼?
其實他那裡知道,張天元看中的不是茶盞,而是盞託,只不過直接要盞託的話,太過古怪,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什麼。
茶盞和盞託一併要,那才更好。
“不行嗎?”
張天元皺了皺眉道。
“不不不,不是不行,您喜歡的話,儘可以拿走,我們這裡還有不少精緻的瓷器,都是從張教授您的國家購買的,就是那個神羅瓷業。”
神羅瓷業,是張天元神羅集團下面專門負責製作瓷器的公司。
因為瓷器製作精美,如今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了很大的市場。
儘管暫時還是無法跟日本和歐洲的高檔瓷器相比,但畢竟已經站穩了腳跟。
聽到這人的話,張天元倒是挺高興的,自己的努力總算是沒有白費,很多事兒,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漸漸發展起來了。
這就很好。
至於這個託盞為什麼會混入其中,張天元沒有詳細詢問,不過之後他肯定會調查的。
如果這是他們公司的人不小心給帶出來的,那肯定要嚴肅批評,並且對當事人進行一些懲罰。
否則的話,類似的事情肯定還會發生。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