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光回答道:“而毒死一般用的是水銀,朱元璋的殉葬宮妃是怎麼處死的,一說是太監將她們吊死的,二說是毒死的,給被選定宮妃強行灌食水銀。水銀劇毒,食後立馬即死。”
“為什麼使用水銀?”展飛問道。
“據說被水銀毒死的殉葬者,其屍體長久不腐,多年後仍栩栩如生。屍體不腐現象,在中國盜墓史上多有記載。如廣川王劉去盜‘哀王冢’時發現,墓內有一百多具屍體,互相枕壓疊加在一起,但奇怪的是沒有一具腐爛。可以推測,這些女人都是殉葬者,屍體歷經幾百年不腐,與被水銀毒死的說法頗相似。”
李明光解釋道。
“難怪這具屍體看起來雖然不如辛追,可是也沒有腐爛,竟然是用水銀毒殺的啊。”張天元也是頭一次聽說這個事兒,有些驚訝。
“簡直就是野蠻!殘忍!”柳若寒說道。
“是啊。”
李明光嘆了口氣道:“人殉真得是有傷人倫,古今中外都有這種習慣,讓人唏噓不已。不過秦漢以後人殉就很少了,尤其是秦始皇做了個很好的表率,以陶俑作為殉葬品,這就相對文明瞭很多。”
“然而人殉在遼金時期死灰復燃,又流行了近七百年。元代大肆鼓勵民間殉葬行為,朱元璋開明代殉葬惡例,明英宗將死之時事情才出現了轉機。史載英宗病重,‘口占遺命,定后妃名分,勿以殯御殉葬,凡四事,付閣巨潤色’。從此以後,明代王室消滅了人殉制度。”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用定法的形式將殉葬擴充套件到全國上下。二月壬戌,定喪祭例,妻殉夫者聽,仍予旌表。清史載努爾哈赤、順治、康熙年間都有殉葬。一直到康熙十二年才明文禁八旗以奴僕殉葬!”
“但是,清統治者一而明令廢除殉葬制,另一而又在實際行動上大力表彰妻妾‘自願’殉死的舉動。民間各地官府表揚妻妾殉夫,稱她們為‘烈女’、‘節婦’,並修書、立牌坊。故終清之世,實際上人殉制並未徹底根除”。
雖然說這些話的時候,李明光的臉色很不好看,但這些都是事實,沒辦法掩飾的。
張天元皺了皺眉道:“老師,秦漢以後人殉制度已經被廢止,這個墓應該是東漢末年的吧,這個會不會並不是人殉呢?”
“再說了,根據我對人殉的理解,一般不會這麼厚葬吧?”
李明光搖了搖頭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是不是覺得這裡墓葬太多,有可能兩個墓葬因為山體的變化而打通了?”
“對,老師我就是這個想法,沒有這種可能性嗎?”張天元問道。
“可能性還是有的,不過我的看法還是人殉,因為道理很簡單,這個石棺所在的地方明顯不是主墓室,而且年代以及陪葬品的特點也符合東漢末年,因此人殉的可能性非常大,至於為什麼如此厚葬,這個就說不清了,理由或許非常多,墓主人很喜歡這個女人,又或者這個女人在當時地位很高之類的。”
李明光說到這裡,忽然看向了石棺裡頭,仔細檢查了一遍,最終很無奈地搖頭道:“雖然石棺裡頭有文字,但還是不能證明這女人的身份。”
“有文字?”
“對,這裡刻著字,內容很簡單,是一句詩,你們應該都聽說過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李明光指了指石棺裡面兩側刻著的詩句說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