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第六百七十七章餘孽
對於趙石來說,咸寧一年後半段有些起伏跌宕的感覺,一個是因為長街遇刺,很是吃了些虧,受了點輕傷,但卻讓他在府中休養了兩個多月,才算康復如初,毒素去沒去盡不曉得,但一天到晚喝那苦的讓人作嘔的藥湯,對於他來說,絕對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
而對於刺客的追查,也頗有些峰迴路轉,不過卻讓一場喪事拖延了不少日子,結果也實在讓人無法滿意,到了他這個地位,快意恩仇四個字對於他來說,好像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不過到了年根上,總算聽到了些好訊息,有人送禮來了,四匹駿馬,幾百張上好的獸皮,足足好幾輛大車拉著,送到了得勝伯府。
誰送的?連趙石自己都沒想到,卻是那遠在吐蕃的李匪派人不遠千里送過來的,瞧著這些東西,也就能明白,剛到了吐蕃一年多的李匪廝混的著實不錯。
細細問了來人,也確實如此,自從進入吐蕃地界,對於被高地人欺壓了幾百年的低地各部來說,這支由漢人,羌人,甚至是吐蕃人組成的“大軍”真的是一支不可小覷的隊伍,不管他們抱著怎樣的目的而來,對於低地各部皆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正是求之不得的一支力量。
不但將一處還算豐美的操場給了他們,而且牛羊馬匹也沒少了,很快的,這支又李匪率領的馬匪就在低地站住了腳,情形比料想的要好的多,低地各部這幾年被高地人弄的焦頭爛額,李匪的到來,並保證全力幫助他們戰勝高地人的軍隊,用漢家的話來說,那就是雪中送炭之舉,根本不用李匪派人費力拉攏,這幾年損失慘重的低地人就幾乎毫無保留的接受他們。
而到了夏天,高地人兵馬又來低地肆虐,逼著低地各部改信,順便燒殺搶掠,消耗低地人的實力。
到了六月間,由於李匪的一力促成,這種拉鋸式的戰爭終於演變成了決戰的態勢,高地人很高興,陸續增兵上來,湊了足足四萬多兵馬,與低地聯軍會獵於噶瓦川上。
這一戰,持續了共十餘日,最終在低地聯軍漸漸抵敵不住的時候,一萬馬匪在李匪率領之下,呼嘯而來,他們揮舞著秦軍制式橫刀,拉開秦軍特有的硬弓,披著秦軍淺紅色的半身皮甲,狂野的打著呼哨,如同決堤的潮水般向高地的戰陣發起了衝鋒。
久戰力疲,而又覺著勝利在望,已經鬆懈下來的高地人兵馬在目瞪口呆中,眼睜睜瞅著漫山遍野而來的騎軍衝到面前,淹沒了前軍,很快擊潰了中軍,再掩殺向本來按照吐蕃人的慣例,呆在後軍中的貴人親軍。
潰敗,潰敗,這一刻,高地人維持了近千年的榮光在如同雷鳴般的馬蹄聲以及那一浪高過一浪喊殺聲中崩潰了下來,奴隸們組成的輔軍開始逃竄,貴族私兵護著自己的主人開始突圍,很快就演變成了大規模的潰逃。
一戰而勝,殺紅了眼睛的馬匪們和著積蓄了數百年怨氣和仇恨的低地各部聯軍,追著高地人潰兵的腳步,衝入了高地人的家園,放出高地人關押的奴隸,焚燬高地人的寺廟,殺死高地人的男人,搶走高地人的妻妾。
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低地人與高地人派出的兵馬廝殺不休,大戰十場,十佔皆捷,殺的高地人屍橫遍野,聞風喪膽,直到高地各部族全力以赴,組成十萬大軍在臨近聖城數百里之外的都兒坎,與鋪天蓋地而來的低地聯軍著著實實大戰了一場,勉強遏制住了低地人的瘋狂進攻勢頭,戰事持續到九月間,低地聯軍再未能向前一步,後繼乏力之下,帶著戰利品以及頭一次踏上高地人土地的興奮撤軍而去,而高地人損傷慘重之下,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揚長而去,只留下一片狼藉。
大秦景興三年,吐蕃內亂,各部攻伐不休,死傷狼藉,至景興五年,戰事愈烈,吐蕃低地各部奮起反抗,大敗吐蕃官軍,戰事延綿數月,奴隸蜂起,流民四塞,咸寧一年,戰事稍歇,吐蕃殘破。
自此,雄霸西北垂數百年的龐然大物終於崩潰了開來,各部自立,征戰不休,再不受吐蕃王庭操控,吐蕃名存實亡。。。。。。。
吐蕃的加速崩潰對於正處於割據之中的漢家之地來說,到也沒有太大的影響,畢竟吐蕃積弱也不是一時半會兒了,加之吐蕃人所處之地,是常為漢人們稱之為貧瘠所在,一直以來,也讓漢人對那廣闊的高原地區興趣缺缺。
所以,對於吐蕃內亂加劇催生出來的一系列變化,也沒多少人在意,不過也有時日尚短的原因在裡面,而現下,吐蕃在唐末戰亂時佔據的很多漢家故地現在卻是正式脫離了吐蕃王庭的統治,自立了起來。
而在其中混的如魚得水,並一戰功成的李匪在吐蕃的境遇也就不想而知了,戰後各種戰利品的分潤先且不說,已經有不少的部落開始陸續依附了上來,部眾日多,地盤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擴大,一年多的功夫,勢力已是初具規模了。
在吐蕃風生水起的李匪並沒有忘記遠在長安的這位兄弟,這不,巴巴的派人送來了年禮,並讓人轉述了一句,不倫不類的話,苟富貴,不相忘。。。。。。。
讓趙石更沒想到的是,跟隨這些人輾轉而來的還有幾位特殊的人物,當先的一人,見了趙石便是一個軍禮,不是旁人,正是回了吐蕃的赤魔,也不知怎麼,竟是跟著李匪的人一起到了長安。
而其他幾位,就更讓人驚訝了,領頭的一人,看上去有些陰鷙,風霜滿面,卻還是時時流露出獨屬於讀書人的溫文爾雅出來,見面便大禮參拜,口稱罪人,旁邊的赤魔再一引薦,趙石才明白過來。
這人就是那個在金州被自己打的抱頭鼠竄,又在成都之下,兔脫而去的拜火神教,方氏子弟,方半儒,拜火神教教主的乾兒子。
自蜀中之戰後,對於禍亂蜀中的罪魁禍首,拜火神教,大秦上下皆是深惡痛絕,追索無日,這個自不必提,只是趙石萬萬沒有想到,這方半儒卻是堂而皇之的來了長安,還進了自己的府中,看模樣,好像不打算再扯旗造反了,而是有了歸順之意。
等赤魔那裡詳細的一說,原來這一行人失了蜀國太子,卻也無心再難為赤魔,惶惶然逃離了蜀中,爬過群山,進入了吐蕃地界,靠著赤魔這識途老馬,在吐蕃低地一個小部落裡存身了下來。
此時吐蕃亂象已起,高地人在這裡到處肆虐,一群靠著和官家作對的反賊大敗虧輸之下,卻再沒了趁亂而起的心思,這個時候,什麼宏圖霸業,什麼榮華富貴,都沒有活著重要,一群人心驚膽戰的在低地艱難度日。
憑著身受高強,也很有些行軍打仗的經驗,漸漸成了這個小部落裡的貴客,不過吐蕃越來越亂,讓他們也是心驚膽戰,日日都做著保命離開的準備。
如此過了兩年,打打逃逃,身邊的人有些水土不服,病死在了那裡,有些在和敵人交手的時候被殺死在了那裡,最終活下來的,也沒剩下幾個,這還多虧了赤魔,往往能事先發現敵蹤,早早避開大隊人馬的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