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聲起。○
琵琶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應是出於胡地,後為漢人引入,歷經革新,成了現在模樣。
但不管怎麼說,琵琶好奏雄健之音,已是時人之共識。
琵琶之音一起,嶽東雷精神不由一振。
心有所感中,手不自覺的向腰間抹去,不過手卻按了個空,才想起今日出行,不曾帶劍,不由唯有遺憾。
和平日所聞不同,琵琶之音一起,便趨激烈。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不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兩個少女相和,一彈一唱,也算似模似樣。
但兩個少女年紀未足,彈唱這樣的邊塞曲,雖配合諳熟,又有琵琶為器,卻還是失於委婉悠揚,難得邊塞曲之真諦。
嶽東雷不由有些疑惑,難道他嶽東雷如此不堪入眼,竟為其這般搪塞?
一曲既罷,琵琶聲卻未斷絕,另外一女立即接上,兩女轉換,無有一點縫隙。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這一次更過分,只是取了關山月的前兩句。
不過,就算兩女功力不足,但氣勢磅礴的詞句傳入耳朵,還是讓嶽東雷稍有悸動。
就在此時。
錚錚錚,一直未動的陸歸琴雙手急舞,金戈之音,瞬間大作。
鐵騎奔流,金戈乍起。
嶽東雷身子一顫。恍惚了一下。身子一下便已繃緊。彷彿一下便來到了金戈鐵馬的兩軍陣前。
琴音連綿不絕,似緩實急,如金鼓陣陣,催促著大軍排兵佈陣。
旌旗蔽日,刀槍並舉。
琴音在此時終於緩和了下來,但每一個音符,都好像透著千鈞之力,激盪人心。從高昂到低落,似有還無,飄渺於耳間,卻透著異常的張力,讓人喘不過氣來。
此時,嶽東雷兩頰已帶了些潮紅,雙拳緊握,正如兩軍對圓,遙遙相望,軍將翹首而盼。殺氣積蓄,只待殺敵。
琴音在低若不聞時。終於猛然清晰了起來,幾乎一下便來到激烈處。
這是真正的殺伐之音。
琴聲大作,殺氣嚴霜,讓這空山寂靜,林木幽幽的夏日武侯舊居所在,彷如一下冰冷了起來。
琴音越來越急,越來越促,沒有高峰和低估,如狂風,似暴雨,不斷敲打著人的心絃。
嶽東雷卻彷彿聽到了戰馬嘶鳴,聽到了弓弦乍響,箭矢臨空,麾下將士,不必矢石,冒死而進,戰馬悲鳴,慘呼四起,鮮血橫流。
琴音中流淌著魔力,將人帶向最慘烈的戰場,殺戮之氣縈胸沸腹之時,卻有高昂激烈之意如中流砥柱,不曾讓人徹底淪於殺戮,喪了心智。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不顧勳。。。。。。。”
嶽東雷緊緊抿著嘴唇,眼中青山碧水,甚或是那操琴的身影,都已消失,他眼中浮現的,是麾下勇猛精強,猶自死戰的大軍將士,是浴血滿身,不顧榮辱的兩淮壯士,他彷彿一下就來到人生中最濃烈的時刻。
千軍萬馬,與敵戰於疆場,死生不顧。。。。。。。
終於。。。。。。。。琴聲漸緩,好像要崩斷般的心絃在這一刻,也終於隨著琴音鬆弛了下來。
琴音中透著些許疲憊,些許喜悅,些許悲傷,些許。。。。。。。。
如此的清晰,如此的令人滿足,正如沙場戰罷,勝利在握,殘敵一掃而空之時的心境。
嶽東雷好像能清楚的讀懂這裡面每一個細微的意思,嘴角慢慢翹起,帶出了幾分笑意,還有幾分桀驁,還有那麼幾分沉甸甸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