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諸部兵馬,紛紛散去,不過,在大將軍趙石軍令之下,木華黎率兩萬草原騎兵留了下來。
加上秦軍騎軍,開始對遼東蒙古諸部餘孽進行清剿。
這是一場地地道道的滅族之戰,沒有哪個蒙古人會在高高舉起的,猶自散發著血腥味的刀槍之下,有生存的可能,只要被找到,便只能有一個下場。
對於東部山林中的野人部落,之後身居遼東宣撫使的大將軍張鋒聚,派兵進行了長達八載的清洗。
直到張鋒聚卸任,新的遼東宣撫使上任,遼東蠻族部落,幾乎被掃蕩一空。
不管這是出自大將軍趙石的授意,還是作為古北口一戰的報復,生女真這個名詞,也再不會出現於世人耳中了。
大秦成武十六年,冠軍大將軍趙石終於向朝廷送上捷報。
一戰之下,平定河北,遼東諸地,殺河北王李任權,覆滅蒙古諸部,山東諸地,紛紛請降。
實際上,這一戰之後,大秦北方已經沒有了任何敵人的蹤影,大片的疆土,連成一片。
大秦成武十六年夏,朝廷聖旨到達遼東。
不出所料,賞賜豐厚,主將加官進爵不提,詔大將軍趙石,大將軍張鋒聚,大將軍木華黎,大將軍段從文,大將軍種懷玉等回京述職,也意味著,河北遼東一戰,告一段落。
諸位軍中上將,皆都在奉詔回京之列。
這很是不同尋常,也給得勝班師的秦軍抹上了一層頗為沉重的色彩。
不過趙石深知,這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也是樞密院和中書,乃至於皇帝陛下的意思。
各人應該都是另有任用。
不過,除了他之外,像張鋒聚,木華黎,段從文,種懷玉等,都駐守外方多年,朝廷估計是想看一看,聽一聽,這些軍中大將,心裡怎麼想,才幹如何,等等等等,才好做出人事任免。
京中,也許在準備著一場盛大的慶典。。。。。。
不會再有什麼風刀雪劍了,朝廷上的動靜,瞞不過他,朝中文武,也許有人心有不甘,但想要對這麼多的朝廷上將動手,除非得了失心瘋,不然的話,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會明白,這個時節,只能也只會歡慶又一次軍事上的勝利,不會有其他任何意外發生。
駐守遼東的是李刑,留在河北的則是王彥召。
這兩位,都是趙石當年舊部,也都還差著一步,才能進入大將軍的行列。
這也恰恰證明了,朝廷並無多少猜忌之心。
不過想來,這大片的領土驟然納入大秦治下,朝臣們,恐怕要焦頭爛額一陣日子了。
中原戰事也會被拖延下來,如果不出他的意料的話,會有人進言,調西北人馬參與中原之戰。
那樣一來。。。。。。。。回鶻,吐蕃等處,可能就不會太過安穩了。
回去之後,是不是應該勸勸皇帝陛下,不要那麼著急呢?
此時已然身在河北境內的趙石,搖頭嘆息了一聲,到此為止了,他若再開口說什麼,不合適,為國為民,不顧自身的事情,他也幹不出來。。。。。。。
“前面到哪裡了?”趙石懶懶的問了一句,遼東一戰過後,他總是提不起精神來,連剿除蒙古人餘孽的事情,也都不怎麼過問了。
自從接到朝廷聖旨的那一刻,他好像。。。。。。。好像就有了些茫然之感,這在他身上,是很少見到的情緒,他知道,這有些不對頭,但卻無法排遣。
胡烈熟悉的聲音傳來,“稟報大帥,前面就是陳橋,過了那裡,就能看見黃河了。”
陳橋?
趙石無意識的重複了一聲,這是個既陌生,卻又有些熟悉的字眼。
不過,隨即,趙石腦海中好像亮起一道閃電,一下便讓他清醒了過來,陳橋啊,是陳橋驛那個陳橋嗎?
趙石悚然而驚,這麼些大將軍聚集於一處,種懷玉那廝竟然也北上來迎,回想此前種種,趙石臉色是一變再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