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有人盤問蘇哈部族的情形,老蘇哈溫馴了下來,知道什麼就說什麼,還就勢不斷為自己的部落乞求寬恕。
這就是草原上的規矩,他們作戰勇猛,往往只要還握得住彎刀,就會不死不休,不過一旦成為敵人的俘虜,便不再有什麼忠誠可言了,無論敵友,也不會將這視作背叛。
包括老蘇哈在內,這裡所有被捉住的人都明白,戰爭開始了,在草原上最不適合征戰的季節,戰爭來到了這裡。
在飄揚的狼旗之下,木華黎聽著部下的稟報,並不斷髮出命令。
在他的旁邊,一個黑瘦的漢子,正在拿著一卷羊皮,不斷的在上面描摹,標註著什麼。
他叫李之問,一個漢人,他曾在河東入幕河東宣撫使府,曾做過大將軍趙石的隨軍書記,在草原遊蕩數載之後,終於回到了雲中草原,並來到木華黎面前,並讓木華黎很快決定,在春天開始消滅不亦魯黑汗的戰爭。
因為這位頗有傳奇色彩的漢人,帶來了一張張圖鑑,上面標註的則是西邊許多部族的宿營地點,連不亦魯黑汗諸部過冬的幾處地方,都有所標明。
這是草原戰爭最好的導火索,增強了木華黎一戰而定的信心,不用再在廣闊的原野上搜尋敵人的蹤影,也許只需要一場大戰,就能決定戰爭的勝負了。
這會讓戰爭變得分外簡單,因為中部草原的部落聯盟是強勢的一方,包括木華黎在內的部族首領們,都清楚的知道這一點,他們都希望看到一場決戰的出現。
前年的戰爭,讓各部都有所損傷,但在南邊大秦的支援之下,各部有了最堅強的後盾,並可以連續的發動戰爭。
即便是在春天這樣一個季節,也可以聚集數萬人馬,這在草原戰事當中,是絕對不常見的。
而這一切,在得到大秦的支援之下,卻輕易的出現了,而且並沒有引起太多的人的不滿,羊群,戰馬的損耗,已經不在許多人考慮範圍之內。
只要戰勝敵人,可以從大秦那裡,得到更多。。。。。。。。。
所以,這個春天,木華黎徵召了各部三個萬人隊,又有從大同過來的五千騎軍,加上李刑部下常駐於草原的兩千騎兵,勉強組成了一個萬人隊。
而在南邊的大將王覽,也將帶領自己一部,越過黃河,從南向北推進,最終和大軍匯合,這樣的力量,不是不亦魯黑汗所部的乃蠻人殘部能夠抗衡的了的。
尤其是決戰,木華黎堅信,一旦決戰開始,不亦魯黑汗聚集再多的戰士也是無用,以漢人鐵騎衝陣,以草原部族騎兵遊弋策應,任何草原部族的軍隊,在這樣的大軍面前,都將無所適從。
除非,像西夏人那樣,在一處固守,以騎戰而論,漢胡相合的戰術,在草原上將沒有任何人能夠匹敵。
。。。。。。。。。。。。。。。。。。。。。。。。。。。。。
“這裡的水源很少,看來我們很快就能看見不亦魯黑汗的黑旗了。”
當晚宿營,已經在其身上找不到多少漢人影子的李之問,大口撕咬著羊腿,一邊笑著對木華黎道。
帳篷中其他兩個人也都點著頭。
已經成為乃蠻汗王的魯烏爾阿拔,正在拿銀刀片著羊肉,看上去比以前斯文許多,但和真正的貴族相比,他的底蘊還淺薄了一些。
作為乃蠻人的汗王,他需要考量的事情,要複雜的多。
本來,今年的戰爭,已經不需要他這位汗王親自帶兵前來了,但他還是像往常一樣,自己帶兵前來匯合。
因為這是征伐乃蠻部另外一位汗王的戰爭,他不能不來,不然的話,戰後這些乃蠻部族,很可能被其他幾部瓜分乾淨,不會給乃蠻部留下太多。
而且,這個冬天之前的季節,在南邊漢人的都城傳來的訊息並不美好,他沒有得到一位身份尊貴的漢人皇族可敦,而克烈部的王子,那個像奴隸一樣粗苯的傢伙,卻好像得到了漢人皇帝的親睞。
他知道,這裡的原因不是乃蠻人不夠忠誠,不夠強大,而是因為那位尊貴的天神使者,與韃靼人和蒙古克烈部更加親近,在血脈上聯結的也更加緊密。
所以,他需要更多的努力,來表達自己的誠意。
比如說,和拉烏爾汗互送禮物,在適當的時候,結為安達。
比如說,生下一位足夠聰慧,而又美麗的女兒,在將來的某一天,與那位能夠決定各部命運的人聯姻。
再比如說,儘可能多的參加漢人引起的戰爭,獲得更多的戰利品的同時,讓漢人知道,乃蠻人是他們在草原上不可或缺,又最為忠誠有力的盟友。(未完待續請搜尋,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