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求月票,月票呢兄弟們。
第二天,隊伍從克魯古木城開拔。
實際上,進入大非川,正是進入吐蕃高原的開始,總的來說,這裡才是吐蕃高原中真正的高地部分。
但吐蕃人習慣將東北部的地方稱之為吐蕃低地,因為這裡在很久以前,本就是大唐的領土。
在更早以前,這裡是吐谷渾諸部的勢力範圍,他們的治下,很有一些党項部族。
大唐興盛以後,他們都被大唐所征服,党項人成為了大唐的鷹犬,而吐谷渾諸部卻被分化瓦解了,漸漸被其他各族所融合。
當大唐漸漸衰弱,這裡為党項人,漢人,吐蕃諸部所爭奪,最終,吐蕃人佔據了上風,這裡也就成為了吐蕃的一部分。
但這裡生活的人們,卻大部分來自吐蕃之外,甚至於,他們中間不乏來自西域的部族,吐蕃人習慣的將他們都稱之為低地人,漸漸的也就和吐蕃東北廣闊的荒原上的部族一起,變成了低地諸部。
而他們生活的地方,其實卻是吐蕃高原隆起的部分。
“自這裡向西北,走上一兩日,應該就能看見一些高山,在高山之間,有個大湖,吐蕃人都稱之為青色之海,他孃的,老子帶人去瞅了瞅,那湖可真不小,也就是老子沒見過海是個什麼樣子,沒法比上一比,不然的話,一定給他起個更好聽的名號。”
“本來老子挺高興,領著兒郎們駐紮在大湖之畔。想想多好的事情,但老子白高興了一場,孃的,湖水竟然是鹹的,那裡捉捉魚,放放牧都成,就是喝不了那裡的水,你說有個屁用。”
“據吐蕃人自己說,這裡是當初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時弄出來的,聽著挺玄乎。但你說她一個公主。弄出來一個不能喝水的大湖,看著好玩嗎?”
李匪在趙石身旁,給他指點著吐蕃低地的山川景物。
趙石一聽其實就知道,這位說的肯定是青海湖了。想了想。那裡好像確實是個鹹水湖。至於其他的,他就不太清楚了。
他到是想去瞧瞧,但那裡可不在隊伍行程之內。不免有些遺憾。
他身旁還跟著個太子殿下,太子李珀卻是聽的津津有味,也十分嚮往,但瞅瞅身邊的兩個人,最終理智戰勝了好奇。
越往前行,高原特徵越發明顯,來自漢地的人們開始有點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了,也沒了什麼道路可言,黃河在身旁奔騰而過,滿目卻是荒草萋萋,吹撫而過的風也帶了寒冷和乾硬,於是行程越發緩慢。
太子李珀終於耐受不住,跑回了車輦之中。
趙石和李匪卻是毫無所覺,談興愈濃。
沿著黃河向東南,繞過積石山,在積石山東南山麓,終於來到了太陽之子的部落範圍。
這一段路程,其實並不算遠,但卻足足走了大半個月,隊伍中接二連三有人病倒,再精壯的秦軍士卒,說起話來也已經有氣無力。
這就是吐蕃高原難以征服的地方所在,生活在漢地的漢人,根本適應不了這裡的氣候,到了高原之上,別說作戰,連喘氣兒都費力。
李匪也在向趙石感慨著,說他帶來的那班老弟兄,這些年大部分都病死在了這該死的吐蕃地界,只剩下了一些身體硬朗,功夫底子深的一些人。
在這裡生活的久了,也就明白了,這裡的人啊,活的長些的也就五六十歲,大部分在四十歲出頭就都沒了。
早知道這樣,他才不帶著兒郎們一頭闖進鬼門關呢。
他這一些話裡,其實已經道盡了漢人和吐蕃人的無奈,漢人無法在這裡生存,吐蕃人想要出去,卻也難上加難。
文成公主入藏,以及吐蕃和大唐的交好,其實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兩方在他們最強盛的時候,都發現了無法奈何得了對方,於是議和交好,互通有無。
說起前些日子他的打扮,李匪也是咬牙切齒,說起來也是可笑,他將身邊從秦地過來的人都派了出去,身旁只剩下一些當年的老兄弟。
這些傢伙都是打家劫舍的班頭,當年和他差不多,都是過著居無定所,朝不保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