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騎士們順手將一個個不及逃竄的敵人砍倒,將這一戰徹底變成了單方面的屠殺。
只一遍,方才還歡鬧不休的西夏軍營地,已經變成了一座猶自飄著濃重血腥味的墳墓,來不及逃走,甚或是不願在逃走中被追上砍殺的西夏士卒,聚集在一起,並不是要抵抗,而是成片的扔下武器跪倒請降。
秦軍士卒們並不滿足,他們停下追逐的腳步,在軍官的命令下,解下身上馬上的鍊甲,然後興奮的重新騎上戰馬,呼嘯著向北方追逐而去。
在這樣的追逐中,很少有步兵能倖免於難,當然,四散於曠野的逃兵,他們也不理會,只追在逃往韋州方向的潰兵後面,讓他們的屍體鋪滿道路,順便,也為自己爭取一些戰功。。。。。。
不過可惜的是,陸相嚴令各部在天黑之前回到這裡,不然的話,這些殺紅了眼計程車卒,不定就能追到韋州城下去。
戰事漸漸停歇,陸相頗為滿足的坐在一定沒被戰馬摧毀的帳篷之中,只是讓人稍微懊惱的是,自己大腿內側有些疼痛。
他勤練弓馬已久,大腿內側已經磨出了繭子,但這一次,馬鞍子弄的有些不對,加上衝鋒時要盡力跟上別人的速度,一戰下來,卻是吃了些苦頭。
好在,馬上工夫從沒撂下來,在這樣劇烈的衝鋒中也勉強支撐了下來,沒在部下面前丟臉。。。。。。。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一隊隊追逐逃敵的騎兵陸續回返,一顆顆血淋淋的腦袋堆成一堆,看上去有些噁心外加恐怖,更是散發出難聞的味道,但秦軍將士都是喜笑顏開,這一戰,功勞不小。。。。。。
驅趕著一隊隊的降卒打掃戰場,焚燒屍體,收攏戰利品,這樣的事情,秦軍將士都已經乾的多了,將一件件事都處理的井井有條。
篝火點燃,斥候也派了出去,秦軍士卒們安心的圍坐在篝火旁邊,談笑著等待熱乎的晚飯上來。
離韋州只有二十多里了,這裡的所有人都明白,他們之後可能就要隨大軍作戰,再沒有這樣獨立作戰的機會了。
要知道,從韋州順著葫蘆川北上,直抵靈州,路程不足百里,他們最可能的就是作為大軍哨探趨前一些,和零星的西夏斥候見一見陣仗,想要再有什麼像樣的功勞,真得要看運氣了。
戰果出來,營地中頓時陸續響起歡呼聲,也不知是誰,抽出長刀,縱聲高呼,猛虎。。。。。。。。。
接著,營地中的戰士們群起應和,連綿不絕的呼嚎聲,在漆黑的西北大地上響起,伴著西北的風沙直上雲霄。
這樣的歡呼場景,他們已經經歷過了太多次,但每一次,都是那般的激昂熱烈,每一次,都是那樣的莊嚴威武。
因為,他們既在為自己的勝利而歡呼,也是給予戰死同袍最好的哀悼,更是宣示著,猛虎武勝軍的不可戰勝。
此戰,戰死四人,三人為箭矢射中面部要害而亡,一人因墮馬而死,都屬於意外情況,由此可見,一支重騎兵的恐怖威能。
而傷者,皆為輕傷,可以忽略不計。。。。。。。
戰國無疑是輝煌的,殺敵一千六百餘,實際上,其中多半都是自相踐踏而死,為騎兵殺傷的卻在少數。
俘敵六千餘,其中佐將一人,小首領兩個,其餘皆為下級官佐,投降的也多為負擔,奴役,正兵很少,多被殺死或逃竄而去。
最可笑的是西夏騎兵,措手不及之下,多數徒步散於鄉野,只有少數人騎馬逃離。
所以,兩千餘戰馬,以及兩百駱駝,便成了秦軍最大的一項戰利品,不過現在大秦真的是不缺馬,讓這些戰利品價值縮水不少,不過值得安慰的是,戰馬中多一半都是深得秦人喜愛的河西馬。
而駱駝深能負重,在沙漠中的作用也遠大於馬匹,到是一項不錯的戰利品。
至於刀槍弓箭鎧甲,秦軍將士都不太看得上,只是堆成一堆,等待後面大軍來到之後接收便是。
而俘虜的西夏兵卒,多數都是漢人,也不難處置,秉承大將軍趙石一脈的風格,党項羌人一個不留,比在金國省事的是,不用再甄別什麼軍官,這些党項羌人一死,軍官也就沒了。
這裡面的漢人,最多當個小頭目,基本還都不在正軍之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