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少說,回到如今。
秦軍漫野而來,實際上,秦人軍伍一旦到了這裡,除了身體疲憊不堪,糧草拉的越來越長之外,已經不用再顧及道路難行,飲水缺乏之類的事情了。
從韋州,到靈州,快的話,可以朝發夕至,而韋州城下,有兩條河流,繞城而過。
日漸昏黃,秦軍大營漸漸成型,零星的火把已經亮了起來,在城頭望去,星星點點,綿延到天邊盡頭。
韋州城樓之上,一眾西夏將領望著城下,沉默之中,帶著難言的味道。
為首一人,一身披掛,四十多歲年紀,身材粗壯,滿臉的鬍鬚,一雙眸子,亮而有神,此人,正是靜塞軍司的主人,西夏名將阿綽。
阿綽,出身白馬鎮燕軍司,乃正經的沙漠羌人,不過聽他的名字就知道,沒有任何的姓氏,定然也就不是沙漠羌族的貴戚,更有可能,祖上乃奴隸出身。
不過,沙漠必經是党項羌人崛起的源頭,那裡出來的羌人,即便是奴隸,也要比旁的部族高貴,也從來不乏升遷的機會。
也正是因為他的家族附屬於西夏大族野利氏,才有了他今時今日之地位。
不過,和那些日漸腐朽的党項貴戚不同,阿綽此人卻是正經的軍功起家,家族中人世代從軍,皆在野利一族帳下聽令。
到了阿綽這一代,情形終於有了些變化,與野利家族有著姻親的李氏,出了一個李元康,野利氏漸漸勢衰,阿綽這樣的家族,也便慢慢靠近了這個皇族旁支。
阿綽少年從軍,因在白馬鎮燕軍司剿除沙匪的戰事中,屢立戰功,遂調往甘州為鎮守副將,受右廂軍司轄制。
回鶻人揮兵伐夏,阿綽曾率兵鎮壓甘州回鶻之亂,又隨右廂軍司破回鶻大軍於沙洲城下,積功為甘州防禦使。
後逢右廂軍司之亂,率甘州兵馬隨李元翰平亂,因此,自知殺戮過甚,與右廂軍司諸將結怨深重,戰後,遂上請朝廷他任,於是調任靜塞軍司副將。
接下來,又率兵隨李元翰四出平亂,深得李元翰賞識,在叔父李元康面前力薦阿綽。
於是,一年之後,靜塞軍司司主因貪瀆事,去靜塞軍司司主之位,阿綽順理成章的接任了靜塞軍司司主之位,成為了西夏軍中屈指可數的大人物。
現在,他在城頭之上,一臉平靜的望著城下秦軍的大營,既無沉重的神情流露,也無輕鬆的表情展現。
也許是覺得氣氛太過壓抑了,這才笑了一聲,外貌粗豪的他,卻有著清亮的嗓音,“也不算多嘛,只有十幾萬人馬,如此不將人放在眼中,看來秦狗的那位大將軍,勝仗打的太多了些。。。。。。。”
根本未提前幾日的失利,這番話也更像是自言自語,但卻一下安定了眾將的惶恐之心。
阿綽雖任靜塞軍司司主日短,但上有國相大人支援,下有舊部聽命,身上又有著那許多的軍功,雖漸漸脫離左廂軍司轄制,卻又與左廂軍司司主李元翰有著交情,在靜塞軍司威望實已是不作第二人想。
一番話,略微帶著些調侃,卻有著難以想象的效果,凝重的氣氛一下便鬆緩了開來,其中有人想說什麼,但不由自主的望了望城頭旗杆上的那顆人頭,也就立即閉緊了嘴巴,要知道,那顆人頭的主人,卻是正經的國朝貴戚。。。。。。。。
就這麼被砍了腦袋,順帶著,還斷送了好些著力巴結他的漢軍將領的性命,不過現在想來,秦人也是漢人,有那許多漢人在城中,可不讓人覺著不夠踏實?加之此人向來驕橫,軍中眾將與其人結怨者,不在少數,此人死了,卻也可謂是大快人心。
如今敗是敗了,也損了些人馬,卻也不虞城內漢軍鬧起來,又讓麾下軍兵,見識了一番秦人的厲害,雖有損於士氣,卻也凝聚了人心。。。。。。。
嗯,在十餘萬秦人大軍面前,誰見了這等威勢,也只會頭皮發麻,又談得上什麼士氣了?
在大敵來臨之前,剷除異己,又能凝聚軍心,這等手段,在党項人中,可不多見。。。。。。。。。。。
他們這些人,還是少說話為妙,不然不等秦人攻城,不定就要派了他們出城送死了呢。(未完待續請搜尋,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