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相隨軍北上,陷太原,大軍繼續北進,劃入大將張峰聚麾下的陸相,作為大軍先鋒,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在天下絕險,雁門關下,陸相率猛虎武勝軍同袍,攻關六次,終於第一個衝上雁門關,將猛虎武勝軍戰旗插到了城頭之上。
那一戰,陸相身中三箭,刀傷四處,猶自高呼酣戰,並第一個爬上雁門關城頭,甚為張峰聚所喜,悍將之名,也隨之傳開。
之後,國武四傑,也順利的變成了五個。。。。。。。。
不過陸相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因重傷而被送回太原養傷,之後的大同之戰,北上草原戰事,皆都與他無緣。
只是張峰聚還記得這個悍勇無畏的年輕人,傷好之後,立即被調到大同張峰聚麾下聽用。。。。。
而此時,和他幾乎同時入猛虎武勝軍的幾個人,也都各有際遇。
張鈺,為大將軍親口讚許,有大將之風,早早便已經獨當一面。
萬春年,程書奇兩人都做了大將軍親衛,之後萬春年重回軍中,很快官職就跨越了都尉到將軍的門檻。
而程書奇一直在大將軍身邊聽用,前程無量就是對他的最好註釋。
江遊,是他們中間最特殊的一個,一直為大將軍所倚重,從來都是中軍虞候,鐵面無私之名,遍傳軍中。
陸相自己則因陷雁門之功,升遷並不比其他人稍慢,不過遺憾的是,他沒有其他幾個人那麼幸運,不能當面聆聽大將軍教誨,這也可以說是年輕的將軍心中一件無法磨滅的憾事。。。。。。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國武監生員中到底有哪些人才,大將軍趙石心裡比誰都清楚,對其他人皆都提攜有加,獨獨漏了一個陸相,其中又怎麼會沒有緣由。
和大秦其他將領不同,趙石在重返河中的那個時候,就已經敏銳的察覺出了猛虎武勝軍中有了一些不好的苗頭,而且十分的危險。
實際上,自他辦了國武監,又建了猛虎武勝軍之後,這樣那樣的年輕人就不斷出現在他的面前,而軍中出現一些狂熱於戰爭的傢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作為一個純粹的軍人,他對這樣的傢伙是有著天然的好感的,這個毋庸置疑,只是,作為大軍統帥,他更明白,這些年輕人對於軍隊,甚或是大秦而言,並非只有好處,他們可能成為家國振興的英雄,更可能成為軍隊覆滅,國家滅亡的元兇。
這是一把雙刃劍。
基於隱隱間矛盾的心理,對於那些過於狂熱的大秦軍官,他不會特意除之,卻也不會多加提攜,換句話說,就是放任自流了。
有些不負責任,但對於如今的大將軍趙石來說,卻很合適,因為他自信,只要他還在,就能壓制住這些傢伙的野心,而且,這把劍砍向敵人的時候,註定會是最銳利也最堅固的那一把,好用的很,而如果他不在了,嘿嘿,他哪管什麼洪水滔天?
陸相自然不明白其中關節,在大同呆了幾年,也當了幾年的後勤官兒,實在讓他膩歪的不行。。。。。。。。。
抽空,陸相還回了一趟家鄉,除了祭奠親人之外,也想將家人都接到長安定居,只是沒能成功,按照他嫂子的話說,就是我等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別處再好,也非故鄉。。。。。。。
陸相撇著嘴頂了一句,老陸家的根還在秦州呢,不也遷來了延州?
年歲漸老,脾氣越發固執的嫂子氣惱道:“好男兒志在四方,你現在也算功成名就,帶著媳婦兒子想到哪兒就到哪兒,嫂子可管不了了。”
一句話,堵的陸相再沒話說,到了又多了一段行程,因為祖父戰死而斷了訊息的秦州陸家那邊來了信,請其回鄉祭祖。。。。。
(大家別覺著麻煩,介紹這樣一個人,是為以後埋下伏筆,寫這樣一個人,阿草其實也覺著停有意義的,大家不要急,下一章,回到西夏戰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