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漢人,蒙古人越來越是排斥,漢人軟弱,無法為蒙古人作戰,他們在草原上一無是處,卻還要分享蒙古人的食物,等等等等,這樣的想法在蒙古諸部中傳播。
但來到這裡,看到那些同為漢人的秦國人,控制著韃靼人,驅使著乃蠻人,連克烈部也向他們低下了頭,將自己的珍寶奉獻給秦國人。
這樣的漢人,和東北那些任憑打罵羞辱,也毫不反抗,卑躬屈膝的漢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不知道的話,還以為他們分屬於兩個不同的部族。
真想讓蒙古人都到這裡來見識一下啊,這些漢人的強大,遠遠超出蒙古人的想象之外,如果成為敵人的話,博爾術的心裡甚至生出了一些恐懼的感覺。
不過還好,漢人並不團結,據說他們分成了幾個王國,在相互征戰,像以前的蒙古人一樣,之間有著難以化解的仇恨和隔閡,而且,還有著像旁邊的道士這樣有野心的人,而這樣的人,相信比自己想象的還要更多,所以,蒙古人還遠不需要為這樣一個對手擔心什麼。
於是,他放鬆了心情,端起酒碗,向道士示意,並笑著道:“道長,來到這裡過去很多日子了,這次盟會是如此盛大,我看見了許多在草原上有著名聲的英雄……道長的目光,遠比博爾術要銳利,聽到的也遠比博爾術要多,現在,博爾術請教於您,我們來到這裡,應該做些什麼呢?”
道人平靜的望過來,但他的心情其實很糟糕,不出他的意料之外,秦人的目光很快便注意到了他。
蒙古諸部使者身邊的漢人,這讓他非常的醒目,他派來這裡的人已經都撤走了,但有人來告知他,還是有人落在了秦人的手裡。
這不但會讓他整個顯露在秦人面前,而且,許多之前的佈置,都算是白費了,秦人不可能任由旁人窺伺下去,也許很快,河東,河中,甚至是草原上,便會迎來一場清洗。
許多人會死去,實際上,本打算在秦人立足未穩之時,於河東舉事的事情,已經胎死腹中,許多草莽豪傑,都成為了秦人刀槍下的祭品,其他倖存下來的,也都紛紛狼狽的離開了那裡。
在河東重地的多年佈置,毀於一旦……
而今日過後,想來在秦人地界行走,會更加艱難。
尤其是兩年之前,河東那邊有個道士,在秦人授意之下,召開了一次佛道辯難盛會,現在,北方道門領袖這個名號,在河東根本已經行不通了。
許多本來傾向於他這一脈的道人,尤其是那些師父的舊交們,在一間間道觀被搗毀,一處處佛寺被焚燒之下,都不願再跟他這一脈有任何關聯了,出賣的事情比比皆是。
顯然,秦人用刀槍,讓許多人都屈服在他們的yin威之下,血淋淋的論罪碑上,新增的名字一個連著一個。
這更讓許多人畏而止步,因為身死事小,名節為大,誰也不想死後還被人指指點點……
但他們想過沒有,秦人如此暴虐,與先秦無異,在其治下,與在金人治下有何不同?
面對蒙古人的詢問,他想的就更多了,在此之前,其實他就已經想通了,蒙古人對待漢人如何,並不著急去改變,想來,當他們的治下漢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定然會湧現出一大批漢人俊傑,讓蒙古人感受到自己不足之處,到了那個時候,自己在蒙古人中的地位會更高,對蒙古人的影響更大才對。
所以,他應該沉住氣……因為想的太多,他也沒怎麼主意這些蒙古人的表現。
“尊敬的萬戶大人,貧道認為,我們不需要做什麼,我們只需要靜靜旁觀,將這裡發生的一切,帶回給英明的成吉思汗,我想,他的決定一定還是那樣的睿智……”
道人的回答,無疑讓博爾術有些失望,這其實正是他來到這裡之前所做出的決定,但現在看來,卻顯得過於平庸了。
也許闊闊出那個令人厭惡的傢伙這次說的很對,如果不能得到他們的善意的話,也只能強硬起來,在這次盟會上儘量的顯示出蒙古諸部的威嚴。
但那樣做,會有著危險,他可不想,落得和魯莽的朮赤一個下場,不過想到朮赤,他眼前到是一亮……
(週日出去逛了逛,更新有些晚了,晚上一章更晚,大家耐心等待,十二點之前肯定奉上。)(未完待續。請搜尋,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