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折家眾人落錯了棋子,在大將軍趙石身上撞了個頭破血流的結果啊,想想當年那些兄弟們圍在折匯身邊,嬉笑言談,絲毫也沒將人家放在眼中的往事,而今呢,折家子弟的血,白白就這麼流在京師,首善之地。。。。。。
折沐驚悸之餘,也是滋味難明,不過他是越發的不想回京了。
但任期一到,還是得回京述職,這個是免不了的,回京途中,路過長安縣,與此時已為殿前司禁軍副都指揮使的楊勝兩個相聚了一次,兩人都是世家子,出身羽林衛,年輕時都不怎得志,一個混跡羽林衛,終日混吃等死,一個曾是城門官,也是族中可有可無的小人物。
而兩人又同時發跡,跟隨大將軍趙石南征北戰,立下軍功無數。
兩人不但是生死弟兄,而且還算得上是知己,這一次相見,兩人說起當年隨軍征戰,金戈鐵馬的日子,都是大呼痛快。
說到羽林左衛星流雲散,如今卻已經不成樣子,兩個又皆唏噓不已,黯然神傷。
之後兩個人談起的就是如今各人都在何處任職,比如李存義在國武監任個閒職,齊子平過的逍遙,他日子也過的不錯,本來以為就這麼清淨下來了,卻被大將軍抓個正著,很是訓誡了一番,現在正死命的在國武監折騰呢,有時候連國武監祭酒齊子平都敢頂撞,很有些當年的風采。
又比如當年左衛那幾個領兵大將,毫無疑問的,還數杜山虎最得大將軍賞識信重,也最為出彩,現在鎮守河中,麾下領的河中鎮軍,官階算來也已經是大將軍了。
再有就是張鋒聚,現在還隨在大將軍的身邊,鎮守大同,官階堪堪也摸到了大將軍的邊兒。。。。。。。。。
之後又說到譚行林,當年並不比這前兩人稍差,很得大將軍看重,各人紛紛被調出京師,只有他留下成了羽林左衛副都指揮使,守著大將軍京中班底。
奈何此人後來不甘寂寞,死活調出了京師,去了潼關,不過大家夥兒說起此人來,都道其被官位迷了心竅,若是當初留在京師,即便不很快活,但能時時在大將軍面前露臉,多好的機會。
但此人硬是折騰去了潼關,大家也都知道,此人失了大將軍信任,來往也就多數斷了,不過此人在潼關現在還只是個偏將,孤立無援,廝混的頗為淒涼,不過誰也不敢去幫上一把,畢竟當初辜負了大將軍一番信重。
大將軍本人沒鬆口,旁人誰也不敢伸出援手就是了。
胡離,張嗣忠兩人先後戰歿於太原府,蔫狼辭官會了老家,王覽現在隨軍在大同,赤魔那小子卻是在平蜀之後,便不知所蹤了,後來到是從張鋒聚處聽聞,此人去了吐蕃,這個傢伙本就是吐蕃人,到也不算奇怪。
不過歸義王李匪率吐蕃低地內附,兩人現在一琢磨,便曉得大將軍在吐蕃早有佈置,不然赤魔也不會跑到歸義王麾下去。
這樣的大事,以當年兩人官階,並不能參與其中,由此可見,大將軍之高瞻遠矚,實非其他人可以想象。。。。。。。。。。
李金花李將軍嫁給了大將軍,如今已經產下一女,算來已經兩三歲了,說到這個,折沐也是苦笑,自己還沒來及備下賀禮,長安就亂了套,之後心驚膽戰的,也沒再上去添亂,他到是帶了些禮物回來,想要送到定軍侯府的,但到如今,他還不知道大將軍對於他這個避在蜀中,多年不曾相見的舊日部下,是個什麼態度,不免有些擔憂。
楊勝出身楊家,雖然楊感已經歿去多時,楊家再不復往日興盛,而且可以說衰落的很快,但京中情形他還是知道的清楚的。
見折沐神色,便知道他在想什麼,連連勸慰,不過大將軍和折家間隙已生,對於日後會鬧成怎麼一副模樣,他心裡也沒底,所以勸歸勸,卻也無法說到點子上,只能說大將軍最重舊情,不管怎麼說,都不會忘了當年羽林左衛的老兄弟云云。。。。。。
兩人最終喝的酩酊大醉,第二日折沐便辭別了楊勝,回了京師,如今站在乾元殿上,這心可是提著的呢。。。。。。。。。。。。
昨天有事,只更了一章,都沒來得及跟大家說一聲,就出去了,晚上回來倒頭就睡,太累了,大家見諒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