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你吃不吃煎米餅啊?”
“小輝啊,陳伯吃過早點了,不用了。一會兒進縣裡可別『亂』跑。”
“嗯,我知道了。陳伯,要不要我幫你擔一下瓜菜?”
“你這小子哪有力氣,這可重了。”
“我可是大力士。”
“哈哈,看你瘦得像只猴子,還說是大力士。”
此時正在對話的正是夏輝和陳伯。
第二天清晨,天還黑著,夏輝就被夏母叫醒了。夏輝匆匆用柳枝唰了口,洗了把臉,拿起昨晚夏母早已準備好的包袱,就跟著早已準備好的陳伯出發。
陳伯挑著兩個小竹框,裡面各有些瓜菜,是打算拿到城裡賣的。
夏輝揹著包袱,裡面裝有五雙鞋墊和三個煎米餅,還有五十文錢。其中五文錢是夏母給夏輝的,讓他肚子餓了,買東西吃。另外四十五文,則是夏輝之前“勒索”來的。
黎明的路上,天『色』還是灰濛濛的,不少趕集的農戶向縣城方向趕去。陳伯不時遇上熟悉的農戶,互相之間打招呼問好。
走了約莫兩刻鐘,天空才剛剛亮透,眼前出現了一座小城池。只見見高高的城門之上懸掛著一塊石碑,書著“青南城”三字。
城門之下,則是幾個守門官差正在盤查排隊進城的人群,夏輝二人加入了進城的隊伍。
看著這個古代城池,夏輝心裡說不出的激動,很快就能知道自己所處的時代了。究竟是秦漢三國、兩晉隋唐,還是宋元明呢?清朝就肯定不是,因為現在的人都沒有剃半頭。
很快輪到夏輝二人,官差詢問了是哪裡人士,知道是附近鄉的農戶,檢查了一下陳伯竹框,就放行了,倒沒有過多手續。
入到城裡,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錯落有致的磚牆瓦房,沒有草屋。或許是太早,街道上來往的行人不多,大多數都是趕集的農戶和商客。
踏著青石板路,夏輝跟隨陳伯來到一處叫四方街的地方。據說是朝廷為了規範商貿而在城中劃分的區域。
只見這裡很多大大小小商鋪環街而開,在商業街的盡頭,有塊空地,各種小販在地上擺滿貨物。
販子們正在爭相吆喝,不斷向過往的行人推銷產品,十分熱鬧。
陳伯帶著夏輝走到一塊沒有人擺攤的空地,停了下來,放下竹框,開始擺賣。
夏輝在陳伯的攤位呆了一段時間,看見不時有人前來詢價和購買,沒有什麼好看的,上輩子的菜市場差不多。
夏輝於是問了一下鞋鋪在哪裡,和陳伯約好了返回的時間和地點,就離開了。
難得進城一次,夏輝自然不想在攤位前呆一整天,在來的路上,就同陳伯做好思想工作。
陳伯見夏輝不像以前那樣傻呆,顯得很機靈,便叮囑了幾句,倒是放心。
走過兩個街口,夏輝找到了陳伯所說的鞋鋪,只見鋪子內擺放著各式布鞋,最前面擺著幾款精緻的繡花鞋,顯然是主打產品。
一個約六七十歲,頭髮斑白的老頭坐在櫃檯前,打著算盤,想必就是掌櫃了。或許是時間太早,鞋鋪裡還沒有什麼客人。
夏輝緩緩走進去,掌櫃眼角看見有人進來,早已站起來,熱情地道:“小兄弟,需要什麼鞋呢?我們這裡的款式可多了。”
“大爺,我不是買鞋的,我是金南村老夏家的,帶了五雙鞋墊過來。”夏輝說著從包袱裡拿出鞋墊,遞到掌櫃手裡。
掌櫃聽到夏輝所說,神情倒沒有冷淡,接過夏輝的鞋墊,叫夏輝坐下。簡單打量了一下鞋墊成『色』,掌櫃走到櫃檯前,數了十五個銅板,交給夏輝。
三文錢一對鞋墊,夏母出門時早已交代過了。夏輝接過銅板,道了聲謝,看店裡沒有什麼客人,想向掌櫃攀談,瞭解下這個時代的情況。
夏輝笑著道“掌櫃,我看你鋪面位置不錯,人流又大,生意應該不錯吧?”
“哪裡不錯,勉強過日子而已,附近賣鞋的鋪子都有五六間了。這是我父親傳下來的鋪面,開了三十多年了,關閉了有些可惜,維持著而已。”掌櫃邊打算盤,邊搖頭嘆氣道。
“掌櫃,我看你經營了那麼久了,老客戶應該很多啊,怎麼只是維持著呢?”夏輝疑『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