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部《候車大廳》也不能稱之為成功,整個主題框架就是幾個火車站候車室裡頭的員工彼此之間,以及和旅客之間的雞毛蒜皮,無中生有的故事。
誰還沒坐過火車,可滿中國的火車站,哪裡會有鐵路員工對乘客那麼好,那麼上心的?
這根本就脫離實際嘛,於是當然也就沒有說服力了。
而無論是他們彼此之間,或是跟旅客之間,其實哪裡可能會有很多好笑的事情發生。
再加上旅客來來去去,造成一種混亂的視覺效果,讓人看著心不定。
既然候車大廳這樣的地點,人物,背景已經註定了給人一種躁動不安、疏離冷漠的感覺,那麼它也就很難形成什麼戲劇張力了。
每當要講述一個旅客的故事時,單單烘托出人物背景和故事緣由就得花上不少篇幅,不像《我愛我家》,每個主角的形象都已經深入人心了,哪裡還需要再費唇舌,通常都是三兩句話就把某一集的主題點出來了。
比方說,小晴表妹的那一集,一句“志新的表妹”就一切都清楚了。
那個文姨,老傅一句“我中學時候的老同學”就解釋清楚了。
還有《新72家房客》,這也是非常失敗的作品,也顯示出導演英噠的確才華有限。
編劇小組明明全都是京城衚衕,或是大院裡頭培養出來的京油子,偏偏把故事背景放在魔都,然後找一幫魔都滑稽劇團的演員來扛,他們能扛得起來嗎?
明明很好笑的臺詞,非要用帶著魔都特色的普通話說出來,那笑果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了。
易青上輩子看那部戲的感覺,就有點兒像在看.中國人演莎士比亞,那種文化隔閡就好像葛大爺頭上的蝨子,明擺著呢。
反正易青看那部戲的時候全程都沒有笑過,即使裡面有不少抄襲《我愛我家》的情節和臺詞。
可能英噠在連著撲了三部戲之後,也想到了《我愛我家》的輝煌,於是就有了《東北一家人》,這應該算是在人物關係結構上最模仿《我愛我家》的了,也是一大家子人,多了個老媽,把大哥大嫂改成大姐大姐夫,賈小凡改成二女兒,賈圓圓改成小外孫,然後也有個鄰居老頭兒,是父親的老同事和老對頭。
英噠雖然才情有限,但畢竟在國內也算知名行列,《我愛我家》作為他的巔峰之作,哪怕十幾年之後,為了繼續在這個行當裡混下去,都要自己炒自己的冷飯,轉回頭去繼續玩兒《我愛我家》的套路。
這樣的優質作品會因為一些罵聲就撲了?
扯淡吧!
易青雲淡風輕,可單位的同事卻做不到,李虹憂心忡忡的去臺裡聽候發落了,趙保剛和馮褲子記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就連付藝偉看到一些批評的文章,都急匆匆的從京影廠紅樓培訓班特意跑了過來。
“小易!真的沒關係嗎?”
付藝偉過來的路上,還在想著該怎麼安慰易青呢,畢竟易青是這部戲的編劇,還是製片,要是真的因為批判聲最終導致這部戲砸鍋,他肯定是要承擔責任的。
結果來了之後才發現,易青好像完全沒當回事兒,還在喝茶嗑瓜子,甚至拿著寫有批評《我愛我家》的文章,看得津津有味。
易青居然是這樣的反應,這讓一路上組織了一大堆安慰臺詞的付藝偉,都不知道該怎麼張嘴了。
“你也看了?沒事兒,這算什麼,再說了,咱們也得允許人家有不同的意見啊!等他們罵累了也就消停了!”
本來應該是付藝偉安慰易青的,結果現在倆人調換了角色,成了易青在安撫付藝偉。
臨近下午兩點的時候,李虹主任終於從京臺回來了,雖然看上去心氣兒有點低落,但是整體來說,還沒到灰敗的地步。
“主任,情況怎麼樣啊?”
趙保剛是最著急的一個,心裡就像是著了火一樣,這可是他作為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別沒拿到開門空,讓幾個專欄作家拿走一血。
李虹沉吟了半晌,就在趙保剛心臟病都快被嚇出來的那一刻,終於說話了:“臺裡領導的確有壓力了,不過,情況還沒壞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所以,今天繼續播出,以後如何,咱們還是看情況吧!”
呼~~~~~~~~~
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這就好,這就好!
至少沒一棒子打死!
那就~~~~~~看情況吧!
那個谷正民也真是有病,更年期發作去罵別的啊,跟著一部電視劇較勁,這人的格局也大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