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天生性格淡然,甚至有些唯唯諾諾的陳小旭卻極度缺乏自信。
她把這個訊息告訴了遠在上海讀書的畢巖軍,多年的相處,一下子畢巖軍就猜到了陳小旭的心思。
她只是需要自己給她一分勇氣,一分中肯的意見。
多年來培養的敏銳的洞察力和藝術欣賞水準,更重要對於陳小旭的瞭解,讓畢巖軍堅信陳小旭就是林黛玉的不二人選。
陳小旭對於畢巖軍是崇拜的,多年來男友的進步,她看在眼裡,對於畢巖軍的鼓勵,她非常看重,也堅定了自己爭取這個角色的決心。
可以說沒有畢巖軍的鼓勵,支援,陳小旭是沒辦法鼓足勇氣踏出那一步的。
所以說是畢巖軍成就了陳小旭的林黛玉著實不為過。
在畢巖軍的鼓勵下,陳小旭給紅樓劇組寄去了一封至情至性的自薦信,那裡面有自己對於林黛玉的解讀,同時還附帶一張自己的照片,照片背面則是自己14歲時發表的那首小詩。
王福林一直堅持林黛玉這個角色應該有詩人的氣質,看到陳小旭的自薦信,王福林就敏銳的察覺到自己要找的人就是陳小旭。
隨即立即安排陳小旭來京面試,只是見到真人,王福林有些失望,林黛玉在很多紅迷的心目當中應該是美的化身。
而陳小旭的形象顯然距離絕美,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但是性格和氣質上的接近,還是讓她最終留了下來。
就這樣陳小旭進入了劇組,從一開始的培訓,到後面正式確定她出演林黛玉,再到拍攝完成,這一待就是三年,期間與畢巖軍只能繼續書信傳情,而畢巖軍在陳小旭進組的第二年回到了鞍山話劇團,經過上海戲劇學院的鍍金,也讓畢巖軍的演藝之路變得更順暢,轉年他就參演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
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拍攝,一代經典火爆播出,一下子包括陳小旭在內的所有演員,都紅了起來,但在當時對於這部劇,批評聲音還是有很多,尤其學術界更是給了很低的評價。
直到京影廠的電影版上映後,人們才發現劇版的用心,而學術界也開始正視這部作品,積極的評價也多了起來。
但無論如何陳小旭則是實打實的紅了,對於這個角色毫不誇張的說,她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情感和心血,“林黛玉”已經深深融入到她的血液裡。
前世,在拍攝完沒多久,陳小旭就和畢巖軍走入了婚姻殿堂,常年來兩個人的異地相思,讓兩個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廝守在一起。
但異地的相思是美好的、充滿想象力的,而婚姻卻是現實的、冷酷的,這讓兩個人都對婚姻產生了失望。
結婚後兩人受生活所迫,需要不斷搬家,更是在日常相處中口角不斷。
陳小旭似乎很難從林黛玉的角色中抽離出來,她想要一個完美的丈夫,完美的婚姻。
她整日多愁善感,她希望畢巖軍可以懂自己,能夠不用自己言說,對方就能猜出自己的心思,而她發現,自己對於丈夫的崇拜正在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不滿與埋怨。
而此時的畢巖軍已經是個三十多歲,心智成熟,生活壓力巨大的男人,他需要的是妻子的理解與寬慰,但陳小旭的猜忌和無理取鬧,卻讓他身心俱疲。
陳小旭後來在自傳中也回憶說:&婚姻應該是非常嚴肅的。我自己呢,是因為拍攝完之後,真的有了家庭的生活,才發現很多的東西,是大家相互以前沒有發現而不能適應的。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性格,我自己那個時候的性格,稜角太多吧,不能包容別人,並不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然後很難相處,實際上我演林黛玉的時候,我的性格很像林黛玉。&
很顯然陳小旭一直活在林黛玉的世界,無法或者不願意抽離自己,這樣敏感、類似神經質的挑剔,恐怕是任何一個男人都無法容忍的,畢巖軍自然也不例外。
很快兩人就越發覺得他們的婚姻是一個錯誤,而兩個人都很難為對方改變,最終在經過深入的溝通後,兩人選擇了分手。
分開的兩人後來也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畢巖軍更是在事業上發展的愈發順利,憑藉著自己紮實的演技,寬廣的戲路,讓他成為各類熱門電視劇的常客。
陳小旭則完全走向了不同的命運,在與京影學院攝影系畢業的郝童,因為電影擦出火花後,兩人在2001宣佈結婚。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喜歡她的觀眾很難在找到關於她的一切。
不過也正是從此不難看出,她已經讓自己安定了下來。
或許陳小旭需要的根本就不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她真正需要的,只是一個靈魂伴侶,可以理解她,讀懂她,讓她內心得到安靜的人。
這一點,此刻就現在易青面前的畢巖軍做不到,就是他自己,易青真的沒有這個信心。
他不知道該怎麼用除了朋友之外的身份來面對一個已經將自身的靈魂到肉、體都寄託於虛幻的人。
可以說,陳小旭的一生或許從未從林黛玉身上抽離出來,又或許她就是林黛玉在今生的投射,她淡然、憂傷,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一個角色,這樣的演員或許觀眾們再也不會見到了。
作為一個觀眾,易青可以去愛慕這樣的陳小旭,但是,他實在是沒有勇氣去用對待愛情的態度去面對。
陳小旭也聽到了畢巖軍的聲音,連忙轉頭看過去,看到畢巖軍,表情立刻就變了。
這一世,因為有易青的出現,陳小旭與畢巖軍的感情淡了很多,不過當初她毛遂自薦,依然是受了畢巖軍的鼓勵,而且,他們現在也還是男女朋友關係呢。
“你~~~回來啦?”
看到畢巖軍,陳小旭突然自心裡生出一種陌生的感覺,算起來,他們已經很久都沒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