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面的故事很不搭啊!
“我覺得······”
易青說著,把厚厚的劇本從中間折了一下,將後面那個番外的故事折到了下面。
“拍到這裡就可以了!”
劉振偉一愣,連忙起身,伸長了脖子看過去。
關於《大話西遊》的這個故事,他一共寫了三部曲,分別是《月光寶盒》、《大聖娶親》,以及後面的番外故事《天書奇談》。
所謂的《天書奇談》就是玉帝寫錯了天書,然後拍了一個猴子下去,要將西遊拉回到正規的故事。
“易先生,我······”
陳勳琦見狀,連忙拉了一下劉振偉。
“易先生,三部曲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如果去掉最後一部的話,我覺得······”
“完全沒必要,再寫下去的話,強制把一個悲劇寫成一個大團圓的結局有什麼意義嗎?”
香江電影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搞這種大團圓的結局,其實在易青看來,這根本就沒有必要,大團圓的確能滿足一些觀眾對於故事的幻想,但是,這樣一來,難道不覺得整體的格調就被拉低了嗎?
《大話西遊》有多經典,相信前世只要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
只要真正讀懂了這個故事的人,都能明白,這部電影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這是一個笑中帶淚的悲劇。
如果強制將它拉回到一個大團圓的戲劇故事,實在是浪費了前面那麼多的鋪墊。
有人覺得這就是一部喜劇,那是因為沒有真的看懂這個故事。
就像很多人提到《大話西遊》裡面最經典的臺詞,往往想到的都是“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我希望是一萬年”,這句話的確是告白故事裡面的經典,但是,如果只看到了這段話,那麼無論從前看過多少遍,依然沒看懂《大話》的核心內容,也就很難理解為什麼《大話》被稱之為經典。
至尊寶放蕩不羈,無拘束無牽掛,敢愛敢恨,從至尊寶到孫悟空的蛻變,正是一個從男孩兒到男人的心路歷程。
《大話西遊》的最後一句對白是什麼?
如果不是那句“他好像一條狗”,在易青想來,這部電影應該還可以繼續用無厘頭到戲謔的喜劇外衣迷惑觀眾更久。
很多人都說《大話西遊》是周星池的經典喜劇,但前世剛上映時票房慘淡,甚至很多人評價是爛片。
好像就是突然有一天,《大話西遊》被觀眾不約而同的認可了,而後心手相傳的捧上神壇。
各種讚譽紛至沓來,可易青當時還是不明白,這部無厘頭的喜劇,到底經典在什麼地方,直到他明白了“他好像一條狗”的真實含義。
打敗牛魔王才能救紫霞,想要打敗牛魔王,就必須要變成孫悟空,想要變成孫悟空,就必須忘掉七情六慾,拯救愛人的條件就是放棄愛的機會。
這應該是極度的絕望,可是,也只有這樣,才配稱一生所愛。
《大話西遊》從谷底走上神壇,證實了電影觀眾的成長,唯有長大,才能懂因為真愛所以會忍痛放手,不走到飽經風霜階段,不知道成年人的生活就是像“狗”一樣,並且還要好好活。
至尊寶和紫霞之間的感情軌跡充斥著時差,紫霞愛至尊寶時,他一心只想著白晶晶,至尊寶發現自己愛紫霞的時候,可紫霞卻困在牛魔王手中。
只有當他恢復法力,有能力去救紫霞的瞬間,才沒有時差,他們是相愛的,可是,他們卻失去了相愛的權利。
這就是人生,就是人生的殘酷,對映出多少人的真實經歷,你愛一個人,可他不愛你;有人愛你,可你不愛他;當你和他同時相愛,你們又忍不住互相傷害,或者他已走進別人的圍城。
這麼虐,難道還能說它是一部喜劇?
人生的情感就是這樣,錯位地在愛情、親情、友情間流動著。
有時人們因為工作或這樣那樣的原因缺席了孩子成長,忍不住幻想期望時光可以重來,可終究是不可能,即使可以,相同的人、相同的地點,還是會像至尊寶一樣,因強行改變過去發生的事,而導致所有事物的發展大洗牌,全部改變了,從前經歷化為虛無,就像做了一場夢一般。
有時候緬懷過去,其實就是留戀那段時光的美好,還有未曾完成的遺憾,但終究不可重來,心懷重活一次的人,最終還是要以失望落幕。
明白了這一切,如果再看《大話西遊》的時候,還能笑得沒心沒肺,只能說明還很年輕,只能說其實只看了個皮毛,深層的東西都沒看懂。
如果看完了《大話西遊》,感覺內心悲傷,感觸極深,甚至會眼含淚水,算是看懂了第一層,人生從第一次錯失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