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這麼重視,孟石和韓三爺的想法也很簡單,就是要在國際上拿獎。
作為總的發行方,中影集團事實上是不需要考慮票房問題的,等到新的規定出.臺,各條院線的排片都將由中影集團說了算,票房還是問題嗎?
他們兩位大佬真正關心的是能否拿獎,拿大獎!
張一謀接連斬獲歐洲三大,在他們的眼裡已經成了一塊金字招牌,對這次要合作的電影《菊豆》,自然也是寄予厚望。
可是這讓易青怎麼和他們下保證?
《菊豆》這個故事從內涵上,對人性的挖掘深度上來說,肯定是不比《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差的。
而且,也是西方人喜歡的題材,該說不說的,西方人對於中國電影的評判標準其實很簡單,所謂的好電影,就是要展現出中國貧窮,落後,人民思想愚昧的那一面。
難道他們真的不知道這些電影的核心是什麼嗎?
當然不是!
可他們知道有什麼用?
大多數的西方觀眾能看得明白嗎?
只要讓西方的觀眾加深中國貧窮,落後,人民思想愚昧的印象,那就足夠了。
所以,這一類電影只要拿到電影節上去,就非常容易獲獎。
這也是為什麼,前世張一謀從影前期一直捱罵的原因,因為最開始的時候,他所拍攝的絕大多數都是反應這類題材的作品。
甚至有人罵他賣國,因為在他前期的作品裡,呈現出來的永遠都是骯髒,破敗,以及麻木的人群。
“孟總,韓總,能不能拿獎,我可不敢保證,我只能和你們說,這是個好故事,未來也是部好電影,剩下的,就不是咱們能決定的了。”
孟石和韓三爺一愣,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想當然了。
“小易!我們這也是關心則亂,你那邊不要有負擔,好好的把電影拍好了,才是正經。”
接著,孟石又主動和易青聊起了院線系統和各地發行單位的事情,看上去,上面是真的要下大力度整頓了。
從國家層面上,一直在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問題,電影作為宣傳展現上的重要組成部分,肯定不能拉胯。
可眼下的現狀卻是,因為拍電影實在是不賺錢,越來越多之前投身這一行業的私人資本紛紛撤離,可僅憑國家財政撥款,還有一些政策上的扶持,顯然沒辦法滿足老百姓對於電影的消費需求。
市場空白太大,只能由香江輸入的一些電影來填補,可這樣一來,就進一步的壓縮了內地電影人的生存空間。
這就是個惡性迴圈,再不做出改變的話,未來的中國電影,就會像現在的韓國電影一樣,被大量的外片擠壓,最終名存實亡。
可韓國好歹還有人領頭搞一個光頭行動呢,國內誰敢?
群聚事件!
整不死你!
可是光改變還不行,得讓人們對中國電影有信心,這要怎麼辦?
孟石和韓三爺又看向了易青。
這小子腦子好使,得恨恨的榨才行。
1秒記住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