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謀皺眉,隨後搖搖頭:“易總,你不會是打算把人家的給改編成劇本吧?可他寫的都是短片,故事架構不大,要改編的話,恐怕得花大力氣。”
“就算是要改編,也肯定不是我親自弄,這樣吧,你回去找丁鑫,讓她先聯絡著,這個事兒不著急,把影視改編權拿到手再說,你回頭再找一本看看,我覺得這個故事,挺有意思的!”
易青都這麼說了,張一謀也只能點頭答應,同時,也不禁生出了幾分好奇心,能讓易青看上的故事,肯定不簡單。
“易總!您先跟我說說,這故事到底講什麼的!”
“故事的話,主要就是一個年輕的姑娘嫁給了染坊主,但是,因為不堪忍受性.無能的丈夫虐待,後來就愛上丈夫的侄子,倆人還生下了一個兒子,最終釀成人倫悲劇。”
前世這個故事正是被張一謀改編成了電影,後來取名叫《菊豆》。
具體的故事情節就是,楊天青的叔叔楊金山,是一個有生理缺陷的染坊主,為了續香火,在他娶的兩個女人被折騰死後,又花大價錢買了個年輕漂亮的女人菊豆。
菊豆白天在染坊是楊金山的長工,晚上是楊金山發洩的工具,年近四十而尚未娶親的楊天青,對叔叔每夜濫施淫.威而痛苦哀叫的菊豆產生了同情,時常偷看年輕的嬸嬸洗澡。
但是,懾於禮教,楊天青對叔叔的暴行不敢有所動作,只能強壓下憤恨。
有一次乘著楊金山外出,楊天青和菊豆還是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一起,二人方知人間的真情。
不久,他們的愛情結晶天白出世了,楊金山不明真相,認為天白是自己的後代,而欣喜若狂。
某一天,楊金山突然中風而下身癱瘓,他也終於知道了菊豆與楊天青的私情,想要報復,卻力不從心。
後來,在和天白玩耍時,不幸掉進染池淹死了,按家族的規矩,楊天青要搬出染坊,他和菊豆只得偷偷到野外幽會。
不久村裡傳出閒言碎語,被長大的天白聽見,儘管知道了楊天青是自己的生父,他還是懷著敵視和仇恨將楊天青趕出了染坊。
又一次,菊豆和楊天青在地窖裡重溫舊夢時,因缺少空氣而窒息,天白把昏迷的生父扔進了染池淹死。絕望的菊豆一把火點著了染房,十多年的恩恩怨怨在烈火中化為灰燼。
這種探究人性的題材正是張一謀最喜歡的,這個故事不大,人物也簡單,但就是這個在一座染坊裡發生的故事,對人性的剖析卻格外的深刻,它的深刻性在於揭示了禮教名分對人性的扭曲,幾乎每個人都無法倖免。
故事是帶著悲劇色彩的,揭露的是人性的追求與無人性的社會、文化的巨大沖突。
人物的悲劇性的根源不但在於外力的壓迫,也在於自身人性的被扭曲,更可悲的是,作為一種腐朽的傳統文化,它卻可以陳陳相因,代代相傳,不得不說是個巨大的諷刺。
聽易青說完,剛才還有點兒排斥的張一謀立刻就來了興趣,他喜歡的就是這種故事,透過小人物來揭示大的命運主題。
“回去我就買本書好好研究一下,丁總那邊······”
“你跟她說,是我的意思!”
“那成!”
張一謀說著便起身要走,易青見狀,忙道:“幹什麼去啊!?就算是著急,也用不著這麼急啊!”
“嗐!不是那個事兒,我是想······去陳家大院再瞧瞧!”
陳家大院?
那地方讓張一謀弄得跟鬼宅一樣,擺在那裡,估計過上幾十年,都能和湖廣會館一樣,讓人編出鬼故事的破地方有什麼好瞧的?
“要不···一起!”
易青也不知道搭錯了哪根筋,居然跟著張一謀一道過去了,走得近了些,就看到正有工作在那邊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