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就拍《大腕》的話,是不是太早了?
尤其是,原版故事結尾的時候,在神經病院的那一段,IT狂人,地產狂人,現在拿出來諷刺,好像都不怎麼合適啊!
中國內地的房地產開發,要一直到98年,國家出.臺新政策,全面取消福利分房制度,推行商品房買賣才正式開始。
當然了,早在80年代末期,南方那邊就已經有了地產開發的專案,只不過,眼下的老百姓誰也不會覺得房子貴就是了。
至於IT行業,那就更晚了,中國的IT起步明顯落後於歐美地區,一直到90年代中後期,在國內才開始逐漸的興起。
少了這兩個橋段,《大腕》這個故事,豈不是少了幾分味道?
易青承認,《大腕》絕對是個好故事,甚至稱得起馮褲子導演生涯中,最成功的幾部作品之一。
易青前世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當時也就是圖個熱鬧,一笑而過。後來再看才發現,荒誕的背後有很大的深意。
那種高超又不漏痕跡的諷刺,看得確實讓人十分過癮。
故事一開始就模仿《末代皇帝》搞了一個《末代王朝》,這是不是一種諷刺?
因為當時的中國文藝界已經失去了創新的能力,人人都在模仿,人人都在借鑑,這種拿來主義省時省力,沒有人再去想著自己創新,這也導致了整個中國文藝界死氣沉沉,毫無活力。
其實,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深挖的話,還有很多可以講的,但是,馮褲子到底肩膀窄,腦袋小,來了一招點到為止,沒敢再繼續探討。
估計也是被王碩的事給嚇著了,輕易不敢得罪文藝圈的那些大佬,生怕自己也成了被攻擊的物件。
緊接著,馮褲子又開始諷刺資本入侵文藝界,讓藝術逐漸喪失的現象,當時的文藝界也的確是充滿了銅臭味,沒了資本的運作,再怎麼藝術也是不能成功的。
同樣是點到為止,一轉頭,馮褲子就開始玩了命的諷刺社會上的過度宣傳,虛假宣傳,以及影視劇裡的廣告植入問題。
這也是劇中最精彩的部分,葛尤和瑛達兩個人籌備大導演泰勒的葬禮,各種贊助商,各種廣告,從靈車到靈堂,甚至連遺像都用上了。
這與當時的情況也是十分貼切,廣告裡面插電視劇,綜藝節目有總冠名、有贊助播出、特約播出,電影電視劇各種廣告植入。
為了賺錢,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別說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就連奧運會、春晚、新聞前都有廣告。
葬禮中也有對智慧財產權現狀的諷刺,超強糾錯的DVD,說白了那就是盜版,真要是正版的話,還需要糾錯?
21世紀初,網際網路在國內也是剛剛開始,各種字幕組、槍版都是盜版的,人們趕上了一個免費的時代。
隨之出.臺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法,也開始越來越重視版權保護,這對創作者來說當然是好事,對普通百姓來說也是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
正如在拍賣會上,優優抨擊著這個DVD品牌的時候所說的:“你這樣的民族工業,趁早破產。”
這句話也道出了馮褲子的心聲和中國電影人對盜版現象的深惡痛絕。
而那個廠商一席話更應該令人們深思:“我們在一百多家電視臺做過廣告。”
這正是每一天國內傳媒的真實,人們叫囂正義,卻往往同樣只是一群掩耳盜鈴的人。
優優對記者說:“葬禮是正版的,是靠出賣自己賺錢,而盜版是靠出賣別人賺錢。”
這就是人應該克守的道德底線吧。
這是每一個處於功利主義的漩渦國人都應該有的操守。
還有假冒偽劣,什麼可笑可樂、碩士倫隱形眼鏡、菲斯洗髮液、報喪鳥、樂哈哈等等,這樣荒誕的現象生活當中比比皆是。
故事的高潮出現在後面,網際網路公司就是炒作,別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名聲,先炒起來,火了就轉手賣出去,套現才是目的。
圈地蓋房子,請法國設計師,能賣四千美金的絕不賣兩千,能花兩千美金買房子的人不在乎再掏兩千,錢多人傻,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但傻人有傻福,就那些膽大錢多人傻買房的人,最終發了大財,靠辛辛苦苦勞動存錢的人最終還是活在社會的底層。
電影本身也有對社會的諷刺,到底是社會瘋了,還是人瘋了?到底是病人瘋了,還是瘋人院的醫生護士瘋了?瘋子到底是瘋子,還是特麼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