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小表姨剛來京城的時候,還只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大姑娘,只能在付藝偉的店裡幫忙,做個收銀員。
可這幾年下來,她也算是鍛煉出來了。
“我看看!”
易青推門走了進來,看到桌子上的那張地圖,也不禁笑了。
“小姨,您這大半年,地方可沒少跑啊!”
易青說著,附身看著那張地圖,以西安市的人口基數,小表姨說開三家分店基本就能飽和,倒也沒錯,太多的話,那就是內部競爭,沒什麼意義。
“小姨,您詳細的給說說,這第一步擴張,大概需要開多少家分店,才能鋪滿黃河以北的主要城市。”
對外擴張,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城市的人口基數,當地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尤其是餐飲行業,還要考慮當地人的口味問題。
當然,味對味做的是快餐,基本上不存在眾口難調的問題,經過這幾年在京城的發展,已經摸索出了適合中國老百姓口味的餐品。
真正做到了味對味,當初起這個名字,含義就是這裡提供的食物,對中國人的口味。
要是沒做到這一點的話,只憑一時的新鮮勁兒,那是很難持久的。
不要說國內的土快餐了,就算是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洋快餐,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後,也要努力去適應中國老百姓的口味特點。
在吃上面,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的中國老百姓可是很挑剔的。
小表姨顯然來之前也是做了詳細的案頭工作的:“我算了一下,關外東三省至少要開上78家,華北,西北還有剩下的地方,大概要開105家,總共183家分店,才能基本上鋪滿黃河以北的地區。”
183家分店!
付藝偉聽了,直接被嚇了一跳。
“這麼多啊!?小姨,這這也太多了吧!?”
付藝偉當初最開始打算做餐飲的時候,其實只想著在京城開上兩三家店就行了,甚至都沒想過朝著其他省市擴張。
之前在老家,正好趕上她大姨,大姨夫老兩口子下崗,她才在易青的提醒下,動了開分店的念頭。
至於再後來,計劃著透過開設分店,幫助下崗人群這個想法,也不過是順勢而為,讓大姨和大姨夫老兩口子的心裡好接受一點兒。
現在,突然聽小表姨說,要開183家分店,付藝偉直接就懵了。
要是再算上京城的幾家店,好傢伙的,這都快兩百家了。
“能忙活的過來嗎?”
小表姨忙道:“所以啊,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味對味實現制度化管理,我這回也去麥當勞和肯德基去考察了一下,發現人家之所以能做到把店開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最為關鍵的就是制度化管理,每一個崗位都有詳細的職責說明,每一個行為都有嚴格的規範要求,這樣的制度化管理之下,其實根本就用不著在勞心勞力的去親自管理,我這麼說你能明白嗎?”
付藝偉愣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她大概其能聽得明白,可心裡還是覺得有點兒含糊,畢竟突然一下子要開一百多家分店,到時候,萬一要是賠了怎麼辦?
易青看出了付藝偉的猶豫,笑著說道:“我看小姨說的很好,口味上要對準中國老百姓的胃口,管理上也要引進人家的先進經驗,小姨,我看可以,就這麼辦吧!”
付藝偉這個真正的老闆都還沒說話呢,易青就把事情給定下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