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戲透過一條主線,三件小事,這種作文式的結構,並行不悖中把故事講的十分完整,這種敘事結構即便是放在後來也不多見。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特別京味兒,還有點主旋律的意思,但並不影響這是一部貼近老百姓的片子。
故事一開頭是一場足球比賽,從中國足球衝擊西班牙世界盃開始,國內的足球氛圍就已經非常濃厚了,雖然到了90年代初就已經失敗了好幾次,可人們的熱情依然不減。
後來在反覆被毒打了無數次之後,這項運動在國內基本上就臭大街了,當然臭的不是足球本身,而是身披國家隊戰袍的那些人。
馮褲子在這個故事裡,算是提前宣洩,一開始就虛構中國隊主場輸球,球迷開始發洩不滿,上街鬧事。
千萬別覺得新鮮,國足衝擊90年義大利世界盃失敗之後,當時球迷還真的就曾鬧騰了一通,不過並沒有見報,知道的人也不多。
易青之所以知道,那主要是因為他家住的那地方,當天晚上鬧了大半宿,前院還飛進來了兩個啤酒瓶子。
去年拍的《甲方乙方》裡面還順帶著諷刺了一把。
“出線不出線,我們管不了,可好歹讓你過一天出線的癮!”
馮褲子在故事裡並沒有誇大球迷鬧事,原版電影裡,有個鏡頭讓易青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一位京城大爺從自家四合院抱著電視出來,家人緊給後面拉著,這位大爺嘴裡喊著:誰特麼都別攔著我,我特麼今後再看球,我就是大傢伙的孫子。
喊完後直接把電視砸爛。
易青看到劇本里的這一幕,都不禁要給馮褲子封一個預言家的稱號了,中國球迷的悲劇當真是命中註定。
故事裡,梁添跟葛尤聊天的時候也說:咱中國球迷就是受虐狂,輸多少年了,哪會罵完了也照看不誤。
一語成讖!
故事裡,從一開始出警,葛尤和梁添這倆人的對比就出來了。
葛尤怵球迷不?
其實他也怵,但他是所長,得拿份兒,梁添慫了也沒忘了貧上一句:所長,要不我也看車得了,保證人在車在。
葛尤喊話那段太有意思了,很多領導在講話的時候,都喜歡在每句話中間加個“是吧”。
由於在球迷鬧事中意外受傷,梁添藉機鼓足勇氣向所長坦白“我這人天生膽小,不愛和人打交道,您放我一馬。”
後來葛尤實在是受不了梁添老來蘑菇,順口說了一句:你辦成三個案子,我就放你走。
沒想到梁添心裡還真就較上勁了,故事也隨之慢慢就鋪開了。
與其說是仨案子,其實也就最後一件還算像點案子,其他倆都是片警平時工作中的雞毛蒜皮的小事。
不過也透過這幾個小故事,把當下這個年代的標籤通通展示一遍。
特有責任感的居委會老大爺、錄影帶、加里森敢死隊、紅白機、魂鬥羅、崇拜詩人的文藝女青年等等。
最有感的還是梁添和謝原演的勞改犯的友誼,梁添還說了這麼一段話:警察嘛,說白了就是國家機器,甭管你是達官顯貴,還是平頭百姓,茲要是你犯他們手裡頭,就得拉下臉來收拾你。
整個故事總體上就是在講述一個不願意與人打交道的膽小青年警察,如何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局長的言傳身教下,漸漸愛上了警察這份工作,最後這昇華的實在是有點兒扯淡。
但其實這也是在講一個初入社會的青年,怎麼慢慢成長的歷程,梁添的膽怯,不是真正的膽小,是不愛惹是非,不善與人打交道,不愛拋頭露臉,其實心裡的主意正著呢,真到了危急時刻,照樣挺身而出,一點兒都不帶含糊的。
一個半小時,前面那個劇本用了二十分鐘,後面這個用了一小時零十分鐘。
馮褲子焦慮不安的坐在一旁,瞧著易青的意思,他大概其已經看出點門道了。
前面那個是狗屎,後面這個,易青很喜歡。
這就讓馮褲子有點兒不自在了,這兩個劇本都是他寫的,在拍攝《永失我愛》期間寫的,看這兩個劇本的篇幅就能知道,剛剛馮褲子說什麼拍《永失我愛》用盡了他畢生的功力,純屬扯淡。
能有時間寫這麼兩個大篇幅的劇本,他還能有多少經歷放在拍戲上?
扯遠了!
讓馮褲子不自在的是,這兩個劇本雖然全都是他寫的,但是,真正動了真感情的是第一個,他自認為寫的非常深刻,結果,易青明顯沒瞧上。
“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