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因為發燒失聲了,所以即使被調皮使壞的小男孩拿著彈弓射石頭,也無法言說。
當弟弟在隔壁街聽到動靜,反應過來,瘋狂往家跑的時候,易青又感覺心裡發酸,這一幕甚至讓他的眼眶有些溼潤。
這就是親情,弟弟在保護親愛的姐姐。
弟弟化身為憤怒的戰鬥,像個騎士,事後,又把一整碗放了很多辣椒的面,全部倒到那個小男孩頭頂。
這就是單純的小男孩在幫她姐姐出氣,且不管方式是否恰當,但是對於一個孩子,哪有那麼多大道理,這是一個單純護短又有勇氣的男子漢。
可命運就是不想福貴一家太太平平,踏踏實實的過日子,福貴的兒子死了,為了救鎮長的女人,他輸血過多死了。
鎮長引來福貴,走到被血布覆蓋的兒子面前,當聽到遠處家珍傳來的呼喊兒子的聲音時,急忙讓人把孩子抬走。
“不能讓他媽看見,快,快抬走。”
為什麼?
那是因為孩子是母親懷胎十月,紮紮實實從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血肉,還是母親更加軟弱,父親到底剛強一些嗎。
後來 ,女兒就這樣長大了,有了好歸宿 ,除了兒子是永遠的痛,埋在心底,日子過的蒸蒸日上。
女兒懷孕了,故事裡出現了下一代,清楚的讓每一個觀眾感受到時間的痕跡,一代又一代。
或許人生就是那麼的不可預測,女兒遇到年輕,不懂醫術的醫生,難產去世。福貴與家珍就這樣失去了他們的兩個孩子,上天總是在考驗人心接受厄運的底線,彷彿沒有心一樣。
春生是與福貴撘班子唱戲的搭檔,是與福貴一起被抓過壯丁,共患難的兄弟,也正是害死福貴兒子的區長。
兜兜轉轉,他的老婆最終自殺了,無形中應了福貴的那句話,他欠著一條人命,如今,老婆幫她還了。
他也失去了活著的慾望。
最終,鞏俐終於開啟緊閉的房門,讓春生進屋坐,她心裡的結,也在此刻放下了,讓人感動於寬容的力量,可以融化萬物,是時間最大的美德。
故事的結尾,姥姥、姥爺、女婿、與孫子相聚一堂,姥爺給孫子講,曾經給兒子講過的故事。
生活從來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停止一分一毫,總要抗住,活著,就有希望。
或許眼前盡是絕望,未來遙遙無期,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畢竟,還會差到哪裡去,眼前已經這幅光景。
當最後一幕落下,全場鴉雀無聲,或許每個人都看懂了,這個不斷經歷親人去世的故事,為什麼要叫《活著》。
那是因為懂得了失去,才會更加珍惜當下。
福貴懂了,所以他努力的活著。
短暫的寂靜之後,禮堂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一些學生甚至站了起來,朝著張一謀的方向,雙手舉過頭頂,用力的拍著手。
易青朝張一謀看去,清楚的看到他哭了,儘管眼淚被飛快的拭去,起身不斷的朝著四周揮手,他那滴眼淚還是清晰可見。
張一謀,葛尤,鞏利作為主創被請上了禮臺,接受學生們的訪問,今天這裡發生的一切都不會見報,可張一謀他們還是耐心,認真的回答著每一個人的提問。
這塊最難的陣地被攻下來了。
稍微瞭解北影的人都知道,夠膽量把作品拿到北影禮堂來放的導演,個頂個都是牛人。
香江有些導演不服氣,非要挑戰這個灘頭,結果有的被北影的學生罵得差點兒得了抑鬱症。
一直到十一點鐘才散場,易青帶著仨人出門找了個小館子吃飯,一大盆羊肉湯,幾個燒餅,一瓶二鍋頭。
西北漢子張一謀一杯酒下去就醉了,不停的說著,拍這個戲的時候有多難,也不停的說著,這個電影讓他有多遺憾,因為很多東西,他沒能拍出來,也有很多東西拍出來了,卻不能在國內放映。
比如,電影的結局。
“留點遺憾也好,太完美了,人哪來的動力。”
易青點上一根菸,又散給了葛尤,張一謀,鞏利搶過去一支,熟練的點上,完全不理會易青和葛尤驚訝的目光。
記得上次去《活著》劇組,鞏利還非常反感別人抽菸呢!
易青笑了一下,也沒說什麼,端著酒杯對張一謀示意,倆人碰杯,儘管之前有些不愉快,但工作還得接著往下做。
“張導,好好準備,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