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下意識的點頭。
“或許有這樣的一面,呂月月在愛情面前拋下了一切,確實讓人震撼,而她面對現實的考驗,特別是潘小偉吵架時意氣講出的‘你有骨氣現在就回去找你的同志!不要回來!’,她在決定和潘小偉浪跡天涯的時候,一定沒想過潘小偉有可能會說謊。而當她冷靜的面對逃亡時,卻接受不了半點的流言蜚語。她對逃亡後的世界的幻想太美妙了,一座孤島,一對眷侶,不食人間煙火……而當她冷靜下來面對現實,比如這樣一個黑.幫家庭的戀人,他的家庭怎樣接納她?任何一丁點兒有損美妙的想象都讓她發瘋。所以,她在背叛潘小偉之前哭著說:‘小偉我求求你,這是最後一晚了,你可別害我……’,而她想問的不過就是‘你過去有沒有交過女朋友?’。這樣的情緒很可笑,就像你看了那麼多遍劇本,卻依然無法理解呂月月的這種情緒,自動的把這種行為歸結到呂月月的自私、任性和善變。”
呂月月確實拋棄了一條金光大道:高尚的職業、無限的榮譽、美好的家人朋友、至高的尊嚴……而選擇了“嫁入黑.幫”這樣一條不歸路。
她深知自己的代價是巨大的,風險也是巨大的,就好像傾家蕩產的買了彩票,卻眼睜睜的看著它可能只是一張廢紙。
“說白了,呂月月性格當中首先凸顯出來的一面,不是真性情,而是她太過真實了。”
包括呂月月對潘小偉的背叛,也是在計算了她的投入產出後,做出的絕望的放棄。
正是因為呂月月的這種遲疑,猶豫,所以,故事本身並不能給呂月月一條出路。
呂月月應該有什麼出路呢?
如果她沒有背叛潘小偉,選擇了做他的賊婆娘,下場會好些嗎?
誰也不知道。
至少易青想不出一個更加美好的解決方案。
因為很多人都忽略的,因為潘小偉的美好而忽略的,潘小偉才是那個自私、任性的始作俑者。
是他因為想要得到呂月月,而不惜一切代價的使用了美麗的幻想吸引呂月月和他逃亡。
而現實中,潘小偉並沒有半點逃亡的能力,全要依賴那個邪惡的代言人——潘大偉。
潘小偉不能給呂月月除了甜言蜜語以外任何的保護。
呂月月想要在現實中孤立的生存,只能依賴自己的冷漠任性,就像後來她選擇的那樣。
“你是想要告訴我,呂月月最後的選擇是她內心真實的想法,甚至包括了,她想要報復,報復潘大偉!?”
“你這麼想的話,雖然極端了一點,畢竟我從來沒渲染過仇恨,但是,其實也不算錯,這是人性的弊端,呂月月只是一個盲目,衝動,甚至有點兒幼稚,剛剛步入社會,滿腦子還是美好愛情的女人,她所做出的選擇,和她最後所承受的代價,都是她一步一步自己走出來的!”
陳虹沉默了,之前在頭腦當中構建出來的呂月月的形象,在易青的分析之下, 好像有點兒站不住腳了。
她知道,易青作為編劇,他對於人物的理解應該是最為準確的,可她還是不能接受呂月月的那些選擇和最終的結局。
哪怕易青說的是對的,呂月月只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一個錯誤的人,並且愛上了她,但是她性格里利己的一面最終促使她做出了一個改變了很多人命運的決定。
可是該怎麼在尊重劇本的情況下,將呂月月這個人物演出來呢?
突然間,她有些羨慕寧靖,寧靖得到了丹珠這樣一個角色,一個真實的,單純的,帶著點兒狂野的女人,所做的一切只需要遵循自己的本心就可以了。
而呂月月,這個人物太複雜了,也太矛盾了。
“我······我現在都不知道該怎麼演了。”
果然,易青知道如果他幫著分析角色的話,恐怕會把陳虹給帶入另外一條路,畢竟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演員對角色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
就像包國安老師把曹操演成了一代奸雄,而陳健彬直接演成了個二.逼。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演的話,就把人物內心掙扎的那一面表現出來就好了!”
掙扎?
什麼意思!?
陳虹想著突然一愣,看著易青,半晌才說了一句話:“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