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社會的生存法則,如果一個女人不懂得這個,那麼她會吃很多虧。特別是像阿春這樣的女子,獨立生活在殘酷的社會里,聰明如她,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女性都會犯一個錯誤,當她和一個男人在一起之後,似乎一切都變得和對方分不清界限,不僅僅是身體,還有財務和生活。
再後來王起明要投資房地產,阿春幾次提醒他,讓他注意經濟形勢。
既然知道經濟形勢有問題,為什麼阿春沒有及時阻止王啟明呢?
因為阿春是聰明人,她知道王啟明的野心,而且經濟形勢雖然不好,但誰又能說王啟明就是經濟鏈條上的最後一個人呢?
做為女性,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對方身上,是對對方最大的尊重。
在王起明投資房產失敗,幾近破產時,阿春還是盡力幫助王起明走出困境,在他最悽慘的時候選擇支援他。
再有就是阿春從來都不抱怨,她用中醫為患病的孩子治療,但卻被孩子的父親告上法庭。法院判定阿春虐待孩子,並且剝奪了她的探視權。
如果換做一般女人會怎麼辦?
哭訴?
大聲控訴不公平和自己的委屈?
可是阿春沒有。
面對孩子父親的指控,她穿著神采奕奕,踩著高跟鞋,掛著自信的笑容,帶著自己的律師,不卑不亢的找對方談判。雖然最後法庭判決她輸了,但是她還是令人佩服。
面對法院的判決,王起明問她:“你就這麼忍了?”
阿春非常平靜卻又自信地說:“不,我要到州際法庭告他們。”
那自信的神態和為自己奪回應有權利的態度令人折服。
所以,整個故事裡面,易青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就是阿春,一個女人用肩膀扛起了一切,在美國這個戰場上不但生存了下來,還活的那麼光彩奪目。
也正是因為有了阿春這個角色,整個故事才沒有陷於平庸,因為當下這個年代,出國是一種潮流,不能簡單的用對,或者錯來分辨。
故事用阿春這個人物在告誡那些懷著出國夢的國人,如果沒有她的那幾分本領,就老老實實的在家裡待著,別特麼出去丟人現眼。
美國的確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這裡就是一個戰場。
身為中國人,想要在西方世界為自己爭得一塊存身的領地,要做好一切思想準備,否則就不要輕易付諸行動。
而像阿春這樣的人,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的人不過是王起明和郭燕,轟轟烈烈的來,黯然神傷的退場。
故事呈現出了一個非常真實的美國社會,叢林法則,適者生存,安逸,在這裡是絕對不存在的。
同時也揭露了一些更為直白的美國現狀,混亂的社會面目,低俗的普世價值觀。
搶劫、婚外情、早孕、墮胎,紛紛擾擾,雜亂不堪。
這特麼顯然和天堂沒有半點兒關係。
但是,一旦獲得成功,出入名車接送,住著豪華別墅,揮金如土,紙醉金迷。
看似令人神往,實則已經站在懸崖邊緣。
易青說了很多,劉振雲和馬偉都奮筆疾書的記錄著這些聽起來沒有頭緒,亂七八糟的陳述,內心的震撼是無與倫比的。
“差不多了,就這些吧,你們自己整理,完善劇本。”
看看時間不早,易青也覺得累了。
“易青!聽你說了這麼多,你去過美國?”
葉靜看向了易青,問出這句話的時候,眼神之中也充滿了嚮往。
“去過!”
葉靜一聽就興奮了:“那你說說,說說,美國到底什麼樣啊?”
沒等易青說話,王碩就開口了:“說這個幹嗎?美國有什麼好的,哪也不如家裡好,我這輩子就在京城待著了,去美國,姥姥!”
易青聞言,心道:但願你以後被人打壓的時候,還能想起今天的話。
“小易!還有個事兒,你覺得阿春這個角色誰來演最合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