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佔鰲在九兒新婚回門的路上就強行佔有九兒,這是違背中國人傳統道德觀的,同樣,九兒新婚回門的途中在高粱地裡與餘佔鰲野合,並且愛上了餘佔鰲,這一點讓大多數中國人不能接受,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這就是兩個壞人,狗男女,卻被做為電影的男女主人公得以頌揚,所以讓多數普通觀眾反感。
其三,電影裡張一謀用大紅的色彩,用強烈的藝術手法,渲染頌揚男女主角的生命活力,宣揚生命的自由奔放,生命的熱烈張揚,生命的放蕩不羈,這與觀眾的期待相反,觀眾認為應該譴責與批判的一對男女,卻在電影裡得到了頌揚,使許多觀眾產生了反感與抵制的情緒。
再加上電影使用了一些浪漫而荒誕的情節,比如餘佔鰲往酒缸裡撒尿,卻釀造出了香飄十里的好酒,這讓觀眾感到荒誕以及醜陋,不能接受,抱括男女主人公在高粱地裡的野合等情節,都被認為是有意醜化中國人,醜化中國人的愚昧和落後,這都讓觀眾反感和排斥,對這部電影產生了不良印象,所以引起抵制與非議。
其實,《紅高梁》能獲得國內外多項大獎,藝術上肯定有它的過人之處,並非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靠醜化中國人,取悅西方國家,靠出賣祖宗才獲得了國際大獎的。
這與漠言後來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國人的反應是一脈相承的,漠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很多讀者和普通百姓,都罵他是靠醜化中國人,醜化祖宗,靠漢奸賣國取悅西方國家,才獲得諾獎的。
這真是對漠言的巨大的誤解,他的作品能獲獎,是有著他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思想性才獲得的成功的,許多人沒有讀過或者沒有讀懂就開始罵了。
《紅高梁》電影也是一樣的,許多人根本沒有搞懂電影在表達什麼,沒有看懂電影要說什麼,只看表面現象,所以產生了貶低和排斥。
應該說,電影《紅高梁》表達的主題在當年來說,是非常超前的。它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善惡好壞,打破了中國人習慣欣賞的大團圓結局,讓故事在真實的基礎上,更深刻地表達了人性。
它打破了生活的尋常感,表達了生命中愛與歡樂的神聖感,頌揚了生命的自由與奔放,熱烈與張揚。
男女主人公敢愛敢恨,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讓兩個人生命的激情之花熱烈綻放。
在和平生活被侵略者打破後,具有生命活力的男女主人公又投身到反抗侵略者的戰鬥中,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表現了不屈的民族氣節,民族精神與英雄氣概。
整部作品充滿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人物個性獨特,張揚,活力四射。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採用了多種渲染的藝術,比如民族樂器嗩吶和民歌的運用,大片紅高粱等大紅色彩的運用,表現出濃烈的民族風格,表達了粗獷,熱烈,勇敢,堅強的民族性格。
可以說,一直到易青重生的那個年代,《紅高梁》都依然是一部經典的難以超越的民族電影,是值得中國人驕傲的,也應該得到中國觀眾的肯定與欣賞。
易青喜歡這部作品,前世一開始也沒看懂,可是看懂之後,也不得不敬佩張一謀,後來有人帶著調侃的語氣說他是“國師”,其實,嚴格來說,並不為過,至少在電影這一道上,他確實有資格做別人的老師。
至於後來的作品,不說也罷,至少這部《紅高粱》是可以被載入中國電影史冊,被無數電影人仰視的。
越是這麼想,易青就越是覺得應該成全張一謀,他不知道女主角換成史珂之後,這部電影會拍成什麼樣,萬一要是沒能像前世那樣,成為一代經典的話,他豈不是成了中國電影的罪人?
儘管誰也不會知道,鞏利才是電影裡女主角的扮演者。
就像易青以前那樣想的,我提前把鞏利給定下來了,老謀子晚了一步,這怪得了誰,再說了,鞏利當時就是中戲一個默默無名的學生,張一謀未必還能遇到她。
可誰能想到,《紅高粱》都開拍了,鞏利也在《絕代雙驕》劇組拍了幾個月的戲,結果劇本兜兜轉轉的竟然,還是到了她的手上。
“你怎麼了?怎麼半天都不說話,有心事?”
何情見易青半天沒說話,不免有些好奇的問了一句。
易青聞言,這才回過神來,低頭看著何情,突然笑了“你啊!還真是會給我添心事兒!”
何情沒明白什麼意思,就覺得身子突然被易青給掀了下去,隨後就重新被壓住,而後~~~~~~
“幹嘛啊!輕點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