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他當初學這個,可是被帶的師傅一路罵過來的。
可千萬不要小看易青挑出來的這個問題,要想做到不單單得記憶裡好,更加重要的是,必須對整個戲的架構十分熟悉,另外還要有極強的敘事能力。
“行了,今天就這樣吧!”
看看時間,已經是夜裡十二點多了,趙保剛宣佈收工。
“今天咱們哪啊?”
趙保剛剛才鬱悶了一下,於是決定要吃回來,屁股都沒抬呢,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易青起身,穿好了衣服:“不是說好了吃鍋貼嘛,又要改主意?”
趙保剛是真想改,吃鍋貼能花幾個錢啊,一頓烤鴨才能彌補他心靈上的創傷,可惜都這個點了,想吃烤鴨都找不到地方。
“那就鍋貼吧,王師傅,一起啊!”
剪輯師姓王,原本是京臺的,如今被借調到製作中心,關係在臺裡,工資在中心這邊發,五十多歲的年紀,手藝非常好,就是想法不多,不夠靈活。
剪片權雖然在製片人和導演的手裡,可是一個好的剪輯師對一部戲而言,卻也是至關重要的。
優秀的剪輯師必須能夠利用所有實際拍攝所得的素材,透過三維動畫和合成手段製作特技鏡頭,然後把鏡頭剪輯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影片,並且為影片製作聲音。
不過王師傅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他所學到的手藝都是最傳統的,所謂傳統的電影剪輯,就是把拍攝得到的底版經過沖洗,製作出一套工作樣片,利用這套樣片進行剪輯,這需要從大量的樣片中挑選需要的鏡頭和膠片,用剪刀將膠片剪開,再用膠條或膠水把它們粘在一起,然後在剪輯臺上觀看剪輯的效果。
王師傅的手藝好,但是易青知道,他的好手藝再過十幾年就該被淘汰了,未來的影視劇剪輯是基於計算機的數字非線性編輯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使得剪輯手段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這種全新的技術不再需要剪輯師一刀一刀的去剪,一條一條的去粘,直接將素材記錄到計算機中,利用計算機進行剪輯。
採用的是電影剪輯的非線性模式,用簡單的滑鼠和鍵盤操作,代替了剪刀加漿糊式的手工操作,剪輯結果可以馬上回放,大大提高了效率。
不過貌似這種技術在國外還沒有被推廣使用,傳到中國影視人的手裡,還不知道要等幾年呢,所以手藝好的王師傅現在還是塊寶。
王師傅正在收拾工具,聞言擺手道:“我就不去了,你們年輕熬得起,我這個歲數,現在就想回家睡大覺。”
說著話,東西收拾完,和易青他們打過招呼,王師傅就先離開了。
易青他們鎖好門也離開了單位,那家小吃店就在中心附近,仨人進去的時候,店裡已經沒有了客人,老闆正在收拾桌椅。
“喲!又熬夜了?”
他們仨人是常客,和老闆都混熟了,這個點下班,老闆也不覺得奇怪。
“怎麼著,吃點兒什麼啊?”
易青找了張桌子坐下:“西葫羊油的鍋貼,來一斤,再來幾個下酒的冷盤,一瓶二鍋頭,你們吃什麼啊?”
“素三鮮!”
“肉三鮮!”
我特麼還地三鮮呢!
下酒菜和二鍋頭上桌,馮褲子照例很自覺的起身倒酒,易青瞧著,心裡暗罵王碩,人家放低了身段給你當跟班,你是真拿人家當碎催可勁兒的使,到現在,估計馮褲子都已經習慣了。
“老趙,剪輯這塊,還得多長時間?”
趙保剛夾了一粒花生米扔嘴裡,嘎巴嘎巴的嚼,又唑了口酒,齜牙咧嘴的一看酒量就不行:“剪輯沒幾天,可後期還有不少事兒,估計還得再補拍幾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