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山封首領到達老友邢春山家的同一天。
大鬍子應勝,也來到了一個朋友家。
這個朋友姓金,叫金東生。在巴中城的布料行當裡,是數一數二的,自然也是巴中城最一流的富商。
富商結識的自然都是差不多檔次的富商,這也是必然的。大鬍子應勝在安康城做的是裁縫生意,與金東昇做的布料行當有所關聯,在這麼多年經商路上,兩人因生意關聯,也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金東生並不是地地道道的巴中城人,他甚至根本就不是蜀地之人,他是山西太原人,因為父親在太原做生意被誘騙,原本殷實的家變得難以為繼,父親帶著老婆孩子憤而離開太原,來到了蜀地定居。
來到蜀地的那年,金東生已經九歲了。
至今,金東生還經常跟應勝唸叨,再掙點銀子,我就回太原老家了,蜀地再好,也是客,山西再窮,那也是家呀。
金東生自小就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對做生意之事興趣濃厚,三四歲就懂得打算盤記賬了。像他這種家裡又有人指點,自己又感興趣的,做生意不愁做不好。果然,父親死後第二年,他便正式開始做生意,雖然父親沒留下幾兩銀子給他,但他只用了三年,便做到了巴中城布匹生意的前十,又用了三年,把布匹生意都做到了成都去了。
光從家底上來看,金東生與應勝兩家其實差不多,但從生意在天下鋪排的疆域上,金東生的鋪排是要遠勝於應勝的。
應勝常笑言,東生你知道生意鋪的廣,代表什麼嗎?
代表在不久的將來,你的家財會遠勝於我。
金東生則回應,比你有錢那是必須的,關鍵得比你品德高尚,那才算厲害,那我才算這輩子有了點作為了。
這種夸人的方法應勝還是第一次聽,覺得很新奇,誇對方品德高尚還能這麼誇。
兩人認識有二十多年了,從應勝剛開始走上商路,兩人便結識了。
這種因利益相結的友誼,以這種兩人自己都想不到的方式,居然存續了這麼久。
有時候兩人閒聊時,金東生嘆道,都說天下事以利合必以利分,但好像用在咱們身上並不很恰當啊。咱們以利合,至今為止,怎麼還沒分。
應勝則笑言,還沒到那程度,等咱們哪天的利足夠大了,我就不讓你了,我就要跟你好好算算了,哈哈...
金東生是經過應勝層層篩選而來的。
應勝混跡商場這麼多年,僅僅是巴中城,他所認識的在各行各業有一定地位的商賈,起碼就有超過五十個人。
但在這麼多人裡,應勝能相信的,不超過十個。
應勝左思右想,篩選篩選再篩選,如此幾番之後,他覺得,真正能信任的,沒有保留的信任的人,只要金東生一個人。中原書吧
其他人中,或許也有可以完全信任的,但應勝不敢冒這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