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緩慢地流逝,晨光漸漸照亮宮殿的簷角,然而出城迎駕的官員們還沒有回來。
皇城內外的氣氛有些壓抑緊張。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長街上響起蹄聲。
快馬回報。然後層層上報。
殿前玉石梯兩側的大臣王公們盯著那位禮部官員,彷彿要把他生吞活剝一般。
那位禮部官員臉色蒼白,緊張萬分說道:“世子……太子……不……那位不肯走正明門,要走西華門。”
聽到這句話,殿前頓時鴉雀無聲,官員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太子即位走正明門。皇帝回宮是西華門。
事情很簡單,卻很重要。
但凡重要的歷史時刻,朝廷裡總是不會缺少勇於“任事”的官員。
很快殿前的沉默便被打破。
一位翰林站了出來開始引經據典,論證陛下走西華門的正確性。
接著又有數名官員相和。
大功自然要冒大險,但在場的那些真正大人物始終保持著沉默。
官員們辯論的聲音漸低,所有視線都望向了一個地方。
那裡不是最高處,甚至離玉石梯還有些遠,是一片殿角的陰影,有個人站在那片陰影裡。
“如果不想走正明門,那就請回吧。”
整個新帝登基的過程裡,恆東只說了這一句話。
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
正明門是皇宮的偏門,與名字不同,並不如何明亮,陰暗幽靜,看著有些可怕。
小皇帝看著眼前那條幽長的通道,想著先前宮人的傳話,臉色有些蒼白。
按照他的性情,這時候恨不得轉身就走,回到河間府去做自己的世子,但五年前母親便對他說過,如果去了京都,別的任何事情都無所謂,只需要牢牢記住兩件事情——對皇后娘娘孝敬以及不要得罪恆公公。
他不明白那個太監究竟有什麼可怕的地方,為何整個趙國在他的面前都噤若寒蟬,更不明白自己如果當了皇帝,為何還要在一個太監面前伏小做低?
想不明白無所謂,母親用了一種很極端的方式讓他記住了這件事情,再難忘記。
五年前說完這句話後不久,他的母親便病死了。
誰都知道,那是因為她必須死。
一國不可有二主,皇帝也不能有兩個母親。
想著這些事情,少年的臉色更加蒼白,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走進了宮門。
看著這幕畫面,那些官員們終於放鬆下來。
史書記載,在新帝登基的過程裡,恆公公只說了一句話,這當然不是真的。
只是他說的那些話除了小皇帝再沒有人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