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鉅商買了好多刺客試圖殺死他,卻沒能成功。
很多小國家都被滅,而且正在以極快的速度被遺忘,大半歸了秦國,餘下的則由趙國和楚國的靖王爺分了。
楚國與齊國有些相似,民間以奢靡生活為榮,國人性情柔媚,毫無遠見雄心。
直到陳大學士執政的這些年,楚國才隱隱有了盛世上國的感覺。
問題在於,看似繁華強大的楚國始終有兩個致命的隱憂無法擺脫。
兩個隱憂,都是一心——不臣之心。
這些年看來,陳大學士的不臣之心確實被他控制得極好,可遠在滄州的靖王爺手握數萬鐵騎,納入很多小國家舊地後,統治的疆域已經超過楚國的三分之一,他的不臣之心誰來控制?
深秋時節,楚國皇帝忽然下了一道聖旨,驚動了所有人。
皇帝的每句話都是聖旨,按道理來說,這是很常見的事情,問題是這一任的楚國皇帝據說是個白痴,很少說話。
至於任免官員、年節祭祀時必須頒行的聖旨,聽說則是由閣臣們草擬,然後由陳大學士蓋璽。
皇帝為何會忽然會親自下旨?
更令人吃驚的是聖旨的內容。
陛下令靖王世子入京。
聖旨一出,頓時引來無數議論。
靖王世子入京,想必便再難離開,這就是要他來當人質的意思?
問題在於滄州方面怎麼可能答應,如果拒旨,難道楚國便要開始內戰?
皇帝究竟在想什麼,還是說這是陳大學士與朝廷大臣們的意思,不然這份旨意如何能夠出宮?
有很多持陰謀論的人甚至想到了另外的可能,那個白痴皇帝難道是真的清醒過來,不願意再做傀儡,想外引強援,以確保自己的安全?
無數猜測在都城上空飄舞,就像樹上落下的黃葉。
隨著時間推移,寒意漸盛,滄州方面始終沒有動靜,人們越來越不安。
怎麼看靖王世子都沒有領旨的道理,難得的繁華盛世,便要因為那道聖旨而終結?
想到這種可能,無論官員還是百姓都對宮裡那位白痴皇帝生出了恨意,心想這哪裡是什麼聖旨,完全就是糊塗至極的亂命!就連允許陛下頒旨的陳大學士也受到了無數腹誹……
初雪落下,楚國都城氣氛異常寒冷。
守城計程車兵搓著手,祈禱著宮裡那個白痴皇帝趕緊暴斃,大家趕緊忘了那道聖旨。
忽然,他看見城外的原野上遠遠行來了一支隊伍。
風雪裡,靖王世子的車隊來到了都城。
……
靖王世子終歸還是來了,楚國皇帝陛下的旨意雖然不能違抗,但作為靖王來看,那道聖旨別如同屁一般不值一提。
但是他仍然放手讓自己的世子前來都城了,雖然他也不情願。
但是郭逸懷自然可以勸的動他,自己來到都城,對於靖王和整個滄州軍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無非是要用哪個角度來看而已。
世上的人總歸是有人能夠把事情看清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