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修之人,最重要的就是打基礎,這一點方岳心知肚明,所以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但卻選擇了個不一定太正確的方法。
他所修煉的方式之前是雜七雜八的,因為修仙的便利,仙域之人只要有心,自然會獲得很多的修仙功法,甚至是不多見的劍修之法。
方岳就這樣修煉的,當他因為特殊的機遇而獲得了那把靈劍的認主之後,更加堅定了他修劍的決心。
辛苦多年的修煉結果是,他進入了抱元守一的層次,但卻長時間無法寸進,方岳這才意識到自己的修煉方式很可能有問題,沒有劍修宗門或者門派的獨到法門,自己未來的劍修之路可能真的走不遠。
這才有他想來劍林修煉的真正原因,但是如今他在劍林之內,等於是身在寶山卻無法拿到自己就真正需要的珍寶!難道將這些寶貝都拿走嗎?
貪多嚼不爛他又不是不懂,可是答應為自己解惑的宮十七有找不到,自己該怎麼辦哪?
劍林對自己還真是很大方,敞開了大門讓你進來,隨便學什麼都行,劍林不作任何干預,但卻也是一種放任自流,方岳一段時間真的是茫然不知所措。
在看了很多書之後,方月才感嘆,原來景天為什麼總是看書,因為人很可能會是在書籍當中,但這對修煉無益,如果要找對方向,則必須要有所選擇才行。
沒有經歷過宗門大派的初級心法洗禮,自然是基礎打得不夠牢,所以方岳專注於這方面。
“體儀而抱神!……為何沒有解釋?”方岳很孤獨的一個人在經樓翻看著劍林的入門心法手冊。
沒有人關注他,他的背影始終是孤獨的,劍林的入門心法就擺放在那裡,你可以看,但是要理解,非要劍師為你解釋不可。
方岳也會去劍堂聽劍師講課,但是他聽不懂,沒人會從第一句就為他解釋,他的文化本就不高,要完全弄明白每一句話非常難。
他想攔住某個劍師請教一下,但對方卻總是含笑不語,這是得到了上面的一直口徑所致,沒有人會破壞規矩。
方岳知道只能靠自己,他要弄明白入門口訣中的每一句話的意思,只能從每一個字開始。
於是整個經樓內經常會看到他埋頭翻閱各種書籍的身影,劍林的經樓雜學不少,但是真正的劍術秘籍只掌握在劍師手中,大眾化的劍術秘籍你食之無味。
但是那些劍師所在的劍堂,會讓方岳看到他們所掌握的劍術秘籍和功法,但是沒有人指點,他如何能夠學習?
這就像是一個局,一個囚籠,明明你能夠看到外面的光明和自由,但卻困在籠中 寸步難行,一般人恐怕會瘋狂,但是方岳卻變得更沉默了。
“假如這是一種磨礪的話,我豈會承受不了?”
他再次去看書,而終於,在一本道藏的本冊中他找到了答案,玄門正宗的修煉他接觸過,明白裡面很多說法代表的什麼,所以他看懂了入門口訣。
“意形而有儀,體儀所示即為有儀,南華道藏有云: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
“……修道自省其身,錘鍊意志,端正儀姿,內有神之呼應,如此才能做到二者相通,自有始終,其外而返內,兩者為一,則心內罡風平舒,此謂抱神……!。”
這大概就是方岳尋找自身原因的根本,體儀而抱神,他沒有經歷過,從又開始就是自己盲目修煉,但卻很快就引入了抱元境界,並且還能引動體內靈力和靈劍產生呼應,他以為這大概就是修劍了。
看懂了劍林入門口訣他才知道,自己欠缺了打基礎的最關鍵一環!那麼在抱元守一之前,他必須要先要體儀而抱神。
怪不得劍林的劍師們一個個要幹筆直,將身體都挺的像一把劍一樣,大概這就是因為他們都從這個方面走過來的。
方岳覺得體儀之說對於身體內修煉的劍心有很大的好處,所以就有道理,但是自己該怎麼去做哪?
劍林的修煉大概就是這樣的,一環扣著一環,似乎沒什麼捷徑可走,如果你錯過了一環,想要補起來,卻並非那麼回事。
“何謂抱神?槐紀有云:抱神以靜,形將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