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爺微微一頓,應了之後又湊近轎子,將陳昇榮的話同主子複述一遍,得到肯定回答後才罷。
車隊一路前行,終於在三四百米後停了下來,前頭的車馬停了,後面的也陸陸續續停下,原地整頓。
“落轎——”
到了府衙外頭,入了巷子之後原先圍觀的百姓便紛紛散去了,這會兒只巷子口還有零散幾個人在觀望。
壓轎之後,師爺上前用手擋住了轎沿,另有小廝將葉賈戎扶了出來。
後頭的陳昇榮等人也翻身下馬,整理衣衫後才上前說話,“葉大人一路辛苦,後頭的事情您吩咐底下人來就好,不必再親自跟了。”
“我不辛苦,不過是從城門口坐轎過來……倒是你們,一路從京城趕過來,聽聞這幾日贛州府前後又起了風沙,只怕你們路上也不能避免,才是辛苦了。”
葉賈戎同他們簡單寒暄幾句,帶著不同於其他朝廷大員的親切和關懷,也叫人倍覺欣慰,如沐春風。
順著葉賈戎的目光去看後頭長長的一整個車隊,陳昇榮將小廝招到身邊,聲音不高不低剛剛好,“叫夥計們先把馬車拉過來,把車裡的那幾批棉花統統卸了搬進府衙倉庫裡,另外再譴個人去尋住處,都整頓好了你直接帶大家夥兒去客棧歇著,也都累了半日了。”
葉賈戎站在一旁,看著陳昇榮不慌不忙,排程有方的模樣,不由得就想起來了自己那位妹妹,她手底下的人,果然沒一個是普通的。
此次派來與他一道推廣棉花的這位年輕人,聽說在之前也參與了莊子上作物的研製,可謂是年輕有為,又心懷天下,當真是難得的人才。
想著這些,不覺出神,那邊陳昇榮已經指揮手下開始裝卸馬車,搬運棉花了,葉賈戎還站在那兒痴愣愣地盯著前方。
見他一動不動的,陳昇榮又已經吩咐完了,此時正站在那兒候著,師爺忙上前輕輕拉了拉葉賈戎的袖角,“大人,大人?”
“嗯?”
回過神來,葉賈戎先是一愣,隨即才四下看看,意識到這些了之後才看向陳昇榮,眼神中頗多欣賞之意,“桑兒看中的人,果然不凡。陳公子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思想,能深入到民眾裡為民辦事,辦些實事,也著實可貴。”
一番讚賞之辭,聽得眼前人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痴痴地笑著,嘴裡只是兩三句“哪裡哪裡”。
安頓好了其餘人,陳昇榮便跟著葉賈戎往衙內走,兩人並肩走著,師爺和幾個小廝在後頭跟著。
兩旁站著的衙役見了葉賈戎回來,紛紛見禮,“大人。”
葉賈戎點頭一一應了,步入院內後,側身朝陳昇榮做了個請的姿勢,面上帶著淺淡笑意,風姿卓然,“這邊就是府衙了,若此時得空,不妨先去廳內小坐片刻?”
念起棉花之事還未再議,陳昇榮欣然應下,當即就跟著他往大堂旁邊的偏廳走去。
才一進去,落座之後不過十幾秒的時間,就有婢女端了兩盞茶進來,分別擺在了兩人面前,屈膝行禮退下了。
看葉賈戎端了茶,陳昇榮才抬手去端茶盞,打眼一瞧,這茶盞是再官窯所出的再普通不過的素瓷。
因此端起茶盞端詳片刻,卻也不喝茶,偏頭笑望座上之人,語氣中顯有敬佩之意,“早就對葉大人的官聲有所耳聞,今日一見,果然不凡,日用所需都如此樸素,實在令我輩汗顏。”
聽了這話,葉賈戎淡然一笑,這些於他而言原本就是不值得一提的東西,自然沒什麼好誇談的,“公子也說了,不過是日用所需之物,素淨便好,不必強求精緻。何況工藝流程繁瑣必然賣價極高,對尋常百姓來說更是又不易得了。”
葉賈戎滿心都是百姓,說著說著,不覺間話題就又到了百姓身上,“且花費工人更多時間,他們自己落下的銀錢也並沒增多少,豈不是叫人為之可憐?”
只不過提了一句茶盞瓷器,未曾想竟引了他這些話出來,雖如此想著,看著他那雙精神奕奕的眼睛,陳昇榮從中也感受到了不少父母官的博愛。
“葉大人愛民如子,自然是想百姓所想,憂百姓所憂。”陳昇榮淺啜了一口茶水,神態自若,“若天下的官員都能……不,只要有一半人能像葉大人這般為民著想,天下也就平寧了。”
話音剛落,二人幾乎是不約而同地相視一眼,俱是一笑,這一笑裡帶了許多微妙的情感,旁的沒有這份愛民之心的人,自是不能明曉的。
喝了會子茶,想起棉花一事,陳昇榮才又挑起了話頭,就推廣售賣一事談論起來。
這幾批棉花成色極好,從京城運過來花了不少功夫,本就是為著將這些價效比極高的棉花在各府百姓間推廣開來,讓平民之家都能用得上。
一盞茶時間過去,兩人敲定了方案,心裡頭一塊大石頭也驟然落地,剩下的便是依著定好的法子去辦,仔細落實了。
酉時將至,夕陽餘暉灑照下來,林間草旁俱是一片金燦燦帶著點餘紅色,煞是好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卻說姬家的馬車一路北上,於天色將晚之時才就近尋了一處客棧準備歇下。
在路上暫且停歇時,聽著外頭正熱鬧,角梅就已經按捺不住了,留了冬九和朱顏仔細伺候葉桑,自己則下了馬車,往附近逛去。
葉桑候在車裡,同朱顏,冬九說話,外頭聽著倒是熱鬧,只不過趕了半日的路,此刻她早已沒心情,更沒精力去瞧了。